樽前谁遣雪儿歌,司马风情晚更多。
银蜡影偏人已醉,紫檀声断欲如何。
归来尚想桓伊笛,醒后空惭学士波。
戏问韦娘今健否,青楼元自不曾过。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樽前:指酒席或宴会的场合。
  • 谁遣雪儿歌:雪儿可能指的是一位擅长唱歌的女艺人,被派往宴席上演唱。
  • 司马风情晚更多:司马可能是指某个有魅力的人或事物,这里的“风情”可以理解为风度或气质,而“晚更多”则表示这种风格或气质在傍晚时分表现得更为突出或强烈。

第二句

  • 银蜡影:银色的蜡烛光,这里用来描绘场景中的光影效果。
  • 人已醉:暗示在座的宾客因为酒精的作用,已经达到了一种醉态。

第三句

  • 紫檀声断欲如何:紫檀木是一种贵重木材,通常用于制作乐器,这里可能指的是某种乐器。声音断裂可能是因为饮酒过量,导致听觉受损。

第四句

  • 归来尚想桓伊笛:桓伊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此句表达了诗人回想起那位演奏家的情景,并想象他演奏时的风采。
  • 醒后空惭学士波:这里的“学士”指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而“波”可能是指文采、才华等。诗人醒来后感到惭愧,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才华不如那些文人雅士。

第五句

  • 戏问韦娘今健否:韦娘可能是某人的妻子或恋人,这里用“戏问”来表达诗人对韦娘的关心和询问。这里的关键是“今健否”,即现在是否健康?

第六句

  • 青楼元自不曾过:青楼是古代繁华之地,常与风月有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从未涉足过这样的场所。

译文

樽前的雪儿唱着歌,司马的风流到了晚上更加迷人。
银蜡的影子让人沉醉,紫檀的声音断了我该如何继续。
想起桓伊的笛声还在耳边,醒来后却觉得自己空余学士的才情。
问我妻子如今是否健康,青楼之中从不曾踏足过。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宴会上的热闹气氛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的时间和情感状态,如“司马风情晚更多”与“醒来后空余学士的才情”,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体验和感慨。同时,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意象,如“银蜡影偏人已醉”,“紫檀声断欲如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归来尚想桓伊笛,醒后空惭学士波”,将过去的回忆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