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风披拂到层台,杖底烟消野色开。
秋水不教双涧没,夕阴遥挟片云来。
峰坳古径堆黄叶,石窦寒芊长碧苔。
松籁泠然啸归去,昏鸦无约漫相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罡风披拂到层台,杖底烟消野色开。
注释1:罡风,即猛烈的风。层台,指高大的山峰。这句诗描写了风吹拂着山峦,使得山上的烟雾渐渐散去,露出了山野的原貌。
秋水不教双涧没,夕阴遥挟片云来。
注释2:秋水,指的是秋天的水。双涧,指的是两条小溪。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认为秋水不会被双涧淹没,而夕阳的影子会远远地带来一些云彩。
峰坳古径堆黄叶,石窦寒芊长碧苔。
注释3:峰坳,指的是山峰之间的凹陷。古径,指的是古老的小路。这句诗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山峰间的小路堆积着黄色的树叶,石头上的洞穴里覆盖着青绿色的苔藓。
松籁泠然啸归去,昏鸦无约漫相催。
注释4:松籁,指的是松树发出的清冷的声音。泠然,形容声音清脆悠扬。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林中漫步时,听到松林中传来的清冷之声,仿佛是在呼唤他回家。
赏析:
这首诗以“逍遥台晚步”为题,通过描绘山峦、溪流、树木、石头等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对秋风、秋水的描写,展现了秋日山水的美丽画面;通过对松林、岩石、苔藓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山林中的宁静和幽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