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皋小队驻双旌,磴道盘纡入化城。
沧海涛声喧几席,义州山色落檐楹。
吟怀好为春风畅,远裔常沾德政平。
赏胜不知清昼永,烟村送瞑野舟横。

【注】江皋:江边的台地。

小队:一作“小帐”。驻双旌:驻着双旌旗。古代军队在郊外宿营,以大旗为标志。

磴道:石阶。化城:即化城寺,位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25里。

沧海涛声喧几席:大海的波涛声如雷鸣,响彻座中几人之席。几席:指坐席。

义州山色落檐楹:义州山的景色映照在寺院的屋檐上。义州山,即辽阳白岩山,在今辽宁省辽阳县西南。

吟怀:指吟咏怀抱。

远裔:远方之民。

德政:好的政策。平:太平、平安。

烟村:雾气笼罩的村庄。暝:黄昏时。野舟横:野舟横于江上。

这首诗是诗人在义州(今辽宁省朝阳市)游览后所作的记事诗。首联写诗人驻军之地,二联写所居之地,三联写所见之地,四联抒发感慨之情,末联点明题旨。

首联“江皋小队驻双旌”是说,在江边台地上扎下军营,驻扎了两支旌旗。江皋,江边台地。小队,一支部队。驻双旌,驻扎两支旌旗。

颔联“磴道盘纡入化城”是说,石阶盘旋曲折,通向化城寺。这里用“入化城”来代指到达目的地。磴道盘纡,盘曲的山路。化城,即化城寺,位于今辽宁省义县西北25里,故址在今辽宁义县西约1.5公里处。

颈联“沧海涛声喧几席,义州山色落檐楹”,是说,海浪声震耳欲聋,好像要冲到坐席上去;义州山的景色,映照在寺院的屋檐上。这两句是说,海浪声如同雷鸣一样,响彻在几案之间;而义州山的景色则映照在寺院的屋檐上,使寺院显得更加幽静。

尾联“吟怀好为春风畅,远裔常沾德政平”则是说,我常常吟咏我的情怀,希望像春天的暖风那样畅通无阻;远方之人也常沾受国家的和平恩泽。这里的“德政平”,是指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和平政策。

全诗通过写景抒怀,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