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日阻湖口,南风天气清。
树浓三伏日,潮白九江声。
骤雨归帆险,轻舟扑浪行。
鄱阳程几百,旰食到吴城。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干元二年(759)秋,从江陵经江西鄱阳湖北行至彭蠡时所创作的。此诗共八句四十五字,前四句写舟行阻风的艰难,后四句写舟过湖口的畅快。诗中用“南”、“北”等方位词作结,表明诗人当时处于偏安江南的状态,心情较为轻松。

诗句释义:再经过彭蠡的尽头就是伏日的阻碍,风停雨下已经过了十来天,忽然又刮起大风,半日之间便过去湖了。第八天被湖水所阻,南风吹拂天气清明。浓密的树林在三伏天出现,九江的水声浩大。突然下起了大雨,归帆危险,轻舟在波浪中前行。要到达鄱阳湖几百里之遥,直到黄昏才到达吴城。

译文:又过了彭蠡的尽头就是伏日的阻碍,风停了雨下了十天多了,突然间刮起大风,半天就过去了湖。第八天被水困住,南风吹拂天气清明。浓密的树林在三伏天出现,九江的水声浩大。突然下起了大雨,归帆危险,轻舟在波浪中前行。要到达鄱阳湖几百里之遥,直到黄昏才到达吴城。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夔州的第三年所作,是他晚年最出色的作品之一。全诗通过描绘旅途中遭遇到的自然景观、风浪险阻以及途中的所见所闻,生动地表现了一种艰难跋涉的艰辛和内心的矛盾情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政治生活中的无奈和失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