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有高士,家傍具区浔。
水石娱幽趣,图书谐素襟。
披轩山翠入,頫槛海云深。
自爱愚名谷,翛然竹作林。
兴来时命翰,宾至或弹琴。
有道还同昔,怀材谅在今。
雾深聊豹隐,风迥更鸾吟。
玉树为家宝,瑶华是国琛。
伫看朱绂贵,宁遂紫芝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要通读全诗,了解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体会其中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然后抓住关键句子进行分析,赏析其表达效果。
“吴中”二句:吴县(今属江苏)中有高士,家傍具区浔。吴中:指吴县,在今江苏省苏州市。高士:品德高尚的隐者或志行高洁的人。具区:指太湖中的具区泽,这里借指太湖。浔:水名,此指吴县之南有小水名浔溪。这两句是说吴地有一位品德高尚、隐居不仕的高人,他的家就在太湖边的具区泽上。
“水石”二句:水石娱幽趣,图书谐素襟。水石:指太湖的水、岩石、树木等自然景物。娱:取乐,消遣。幽趣:深奥的情趣或意趣。图书:这里指书籍。谐:和谐,相合。素襟;素净的衣襟,这里指高士的内心。这两句说太湖边的山水与高士内心所追求的情趣相得益彰,他通过读书来获得内心的愉悦。
“披轩”二句:披轩山翠入,頫槛海云深。披轩:推开窗户向外眺望。轩,窗户的代称。山翠:青山绿树。俛槛:俯视栏杆。槛,门上的横木,这里指门。这两句是说推开窗户观赏外面美丽的景色。这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清幽宁静的环境气氛。
“自爱”二句:自爱愚名谷,翛然竹作林。自爱:自己珍惜。愚名谷:指隐者的居处,这里指一个叫做愚名的山谷。翛然:闲适貌。竹林:指以竹林为伴。这两句是说自爱那个叫愚名的山谷,那里闲适地生长着竹子,就像一片林子一样。这两句写居处环境,渲染了一种闲适恬淡的气氛。
“兴来”二句:兴来时命翰,宾至或弹琴。兴来,兴致来了。翰:笔。这里指写作。这两句是说兴致来了就提笔作文,客人到了有时弹琴吟唱。这两句写雅致的生活情趣。
“有道”二句:有道还同昔,怀材谅在今。有道:有道之士,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隐者高人。这两句是说像从前那样有道之士还是很多的,现在也仍然有很多这样的人。怀才:有才能。谅:确实。这两句写对隐者的肯定。
“雾深”二句:雾深聊豹隐,风迥更鸾吟。豹隐:指隐士避世隐居的样子。鸾吟:传说凤鸟栖息时鸣叫声如鸾音,这里比喻高士吟咏之声。这两句是说当云雾浓重的时候,我只好悄悄地躲藏起来,避开尘世的喧嚣;当风清气朗的时候,我又吟咏歌唱,如鸾凤般地发出悦耳的声音。这两句写隐者的避世行为。
“玉树”二句:玉树为家宝,瑶华是国琛。玉树: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指美好的东西。瑶华:美玉和香花,喻指美好的人或物。这两句说美好的东西作为家宝,美好的人或物是国家的珍宝。这里的“家宝”、“国琛”都是指美好的东西。这两句写美好的东西受到珍视。
“伫看”二句:伫看朱绂贵,宁遂紫芝心。朱绂:红色的官服。朱绂贵:指身居显要的地位。紫芝心:指有仙骨的志向。这两句是说等待着有一天能够看到那些身居要职的人享受高贵的待遇,而我自己则宁愿保持一颗神仙般的心。这两句写自己对于富贵地位的态度。
【答案】
这是一首赞美隐居不仕之人的诗。全篇围绕隐居生活这一中心展开,从居住的环境、生活的乐趣、雅致的生活情趣、隐居的原因以及对待功名利禄等态度方面进行了描写和赞美。
第一联写隐居之地。诗人先总写吴中有一位高士,这位高士家傍具区浔,即靠近太湖之畔。接着具体描写他的居所:居处旁有太湖之水,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树,居处旁边还有一座山林似的竹林。
第二联写居处环境。居处周围美景四溢,居处本身也是别有洞天,居处的四周是山,居处里面是水,居处里面有书卷,居处里面有竹林,居处里面也有山,居处里面有水。这些美景都与高士的情趣相融合,构成了一个清幽的隐逸之所。
第三联写高士的生活情趣。高士喜欢在居处欣赏外面的风景,喜欢在居处里吟诵诗文,喜欢在居处里弹奏琴曲,喜欢在居处里品茗赏月,喜欢在居处里听风观云。
第四联写隐居的原因。隐居的原因是厌倦了世俗生活的喧嚣和纷乱,隐居的目的是追求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自由,隐居的目的是保持一颗神仙般的心。
第五联写对于功名的态度。诗人认为功名富贵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不如保持一颗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的心,这样才是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第六联写隐居的原因。诗人认为之所以隐居是因为不想做官,不想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只想过一种闲适恬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