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峤正人日,朋簪复此筵。
青尊共良夜,彩胜感流年。
北地寒应减,上林春较先。
雁归残雪后,梅落晚风前。
世事嗟知白,吾生谩守玄。
愁深诗草短,兴洽烛花燃。
宫阙祥光满,郊原景色鲜。
更期恣游赏,莫负艳阳天。

【注释】

①宗子:指皇帝的嫡长子。相宅:察看住宅,此处借指视察宫廷。

燕峤(jiào):山名,位于今山西、河北交界处。正人日:正月初一为人的诞辰。

朋簪:朋友间的簪子。复此筵:再次设此宴会。

青尊:青玉制的酒杯。良夜:美好的夜晚。

北地:北方。寒应减:寒冷应该减少。

上林:指皇宫园林。春较先:春天来得早。

雁归:大雁南飞,表示冬天已过,春天来了。残雪后:雪已经融化了。

梅落:梅花凋谢。晚风前:晚上的风。

世事知白:世事明白清楚明了。

吾生谩守玄:我的人生虚度,没有成就。

愁深诗草短:忧愁太深,写不完的诗稿。

兴洽烛花燃:兴致高昂,烛光闪烁。

宫阙(quē)祥光满:宫殿上瑞气弥漫。

郊原:郊外的原野。景色鲜:风景美好。

更期恣游赏:期待着尽情游玩赏玩。

莫负艳阳天:不要辜负好天气。

【赏析】

这首七古,是诗人在元和九年(814年)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时所作。这首诗描写了正月十五夜晚的元宵盛况,表达了作者对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的向往之情。

全诗以“燕峤正人日”起兴,点明节日气氛。“朋簪复此筵”,“朋簪”,即朋友间的簪子,借指朋友间的聚会。“复”,再度的意思。“筵”,宴席。“共良夜”,共同欢度良宵。“良夜”,美好的夜晚,这里指元宵节的夜晚。“彩胜感流年”,彩胜,彩灯。这里指元宵节放的花灯。“感流年”,感念流逝的岁月。诗人通过描写节日的热闹场面,抒发了对人生短暂时光的感慨和对国家安定、人民安乐的美好愿望。

“北地寒应减,上林春较先”,这两句是说,北地的气候应该比往年要暖和一些,而京城的园林里却早已迎来了春天。“上林”,指京城里的皇家园林。

“雁归残雪后,梅落晚风前”,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大雁归来,衔走冬日留下的残雪;梅花凋谢,飘落在微凉的晚风之中。诗人通过这两组意象,勾勒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世事知白,吾生谩守玄”,诗人感叹世间万事皆明镜高悬,自己则白白浪费时间,未能有所作为。这里的“知白”与“徒然”相对应,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感慨。

“愁深诗草短,兴洽烛花燃”,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欢乐交织的情感。诗人因为愁绪过于沉重,以至于写不完的诗稿;而当兴致高涨时,蜡烛的光芒闪烁如花,仿佛在为诗人的欢乐添彩。

最后两句“宫阙祥光满,郊原景色鲜”,描绘了宫殿上瑞气弥漫、景色美好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而“更期恣游赏,莫负艳阳天”,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期待着能尽情享受这段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这美好的艳阳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