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士慕同调,自昔有求羊。
尚子志遁栖,禽庆与翱翔。
川谷莽径复,阡陌亦相望。
岁晏耕穫馀,田父为举觞。
念彼素心人,盈盈天一方。
倦翼思弭林,悲鸣恋匹行。
纬萧与货药,毋乃扬孤芳。
斯人今则违,侘傺申此章。
【注释】
逸士:隐士。同调:意指志趣相同者。自昔:自古以来。求羊:比喻隐居生活。尚子:指张尚德,字子陵,东汉会稽上虞人,与严光有交情。志遁栖:志在隐居。禽庆:指陈仲举,东汉会稽阳羡人,字伯奇,以清高著称。翱翔:展翅飞翔。川谷:山间平地。莽径复(fù):纵横交错的小路。阡陌相望:田界交错。岁晏:一年将尽。为举觞(shāng):举杯劝饮。盈盈(yíng)天一方:远远的仰望天际或遥寄思念。倦翼:疲惫的翅膀。弭林:停息栖息之地。悲鸣:悲哀的叫声。恋匹行:依恋伴侣。纬萧:编着箫声。货药:指采药,这里泛指学道。毋乃:不要是。扬孤芳:炫耀自己的才华。斯人:此人。今则违:现在却违背了。侘傺(kǎchì):失意的样子。申此章:写下这些篇章。
【赏析】
本诗是作者对隐居生活和志士们的一种理想化表达。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自由和对世俗的超然,同时也表达了对志士们的深深怀念和赞美之情。
首句“逸士慕同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者的向往,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这种情感贯穿全诗。诗人通过对古代隐士张尚德和陈仲举的描写,强调了他们与世俗的隔离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境界。
次句“尚子志遁栖,禽庆与翱翔”,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场景,张尚德和陈仲举都选择了隐退的生活,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这里的“禽庆”一词,既指陈仲举也暗指诗人本人,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们的敬仰之情。
接下来四句“川谷莽径复,阡陌亦相望。岁晏耕穫馀,田父为举觞”,则从具体的生活环境入手,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另一面。诗人描述了山间小路上纵横交错的景象,以及田间劳作后的收获情景。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田园画卷,同时也反映了隐居生活的丰饶和充实。
第五句“念彼素心人,盈盈天一方”,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他思念着那些心怀远志、追求自由的人们,他们如同天空中飘渺的云彩,遥远而又难以触及。这里的“盈盈天一方”形容了他们的心境之高远,也体现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最后四句“倦翼思弭林,悲鸣恋匹行”,“纬萧与货药,毋乃扬孤芳”,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哲理思考。诗人认为隐居生活虽然可以让人远离尘嚣,但也可能因此失去自我价值的追求。因此,他呼吁那些志士们不要只是羡慕他人的才华和成就,而应该更加重视自己内心的修养和提升。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志士们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于精神自由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共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