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上高城更上楼,凭阑一望思悠悠。
山如图画催吟兴,海作杯棬荡醉眸。
箕子故封今异域,管宁旧隐是何州。
遥闻胡马时南牧,未请长缨愧白头。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步上高城更上楼,凭阑一望思悠悠。
- 释义: 登上辽阳镇东楼之后,又登上更高的平台。站在栏杆旁远眺,内心充满无尽的思念。
- 译文: 当我一步步登上辽阳的高楼,我再次登上了更高的楼层。我在栏杆边远望,心中充满了对远方亲人、朋友或某个特定地方的深切思念。
- 注释: 辽阳镇位于辽宁省,这里指的是登高后的所见所感。“步”“上”表明行动和进展。“凭阑”描绘了一个人在高处观望的场景。“思悠悠”形象地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 赏析: 此句通过视觉描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无限渴望。诗人不仅在物质上攀登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在精神上跨越了距离的界限。这两句诗构建了一种既具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的场景,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变化。
- 山如图画催吟兴,海作杯棬荡醉眸。
- 释义: 山景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图画,激发了我的写作灵感;而大海则像酒杯般摇曳生姿,令人陶醉。
- 译文: 山景的美丽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激发了我挥洒笔墨的欲望;而大海的波涛汹涌,就像酒杯中酒液的晃动,使人沉醉。
- 注释: “画”在这里比喻自然景观的美丽,如同艺术家创作的画作一样。“吟兴”指的是因美景而激发的创作灵感。“杯棬”指代大海的波涛,用来形容其起伏不定的样子。
- 赏析: 通过将自然的景色与人类的情感活动相联系,此句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受。山的秀美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欲望,海的壮观则让人感到愉悦和放松。这种双重的感受体现了自然界对人类心灵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情感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 箕子故封今异域,管宁旧隐是何州。
- 释义: 箕子的封地已经变成了异国他乡;管宁的隐居之处现在在哪里?
- 译文: 古代箕子的封地已变成了另一个国家;管宁曾经隐居的地方现在在哪里呢?
- 注释: “封”指的是古代帝王给予有功之人的土地。“异域”指的是不同地域,可能是指新发现的领土或者其他国家。“管宁”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高士管宁,他在辽东隐居,后被曹操征召出山但拒绝了官职。“何”是疑问词,用于询问位置。
- 赏析: 此句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以及人物命运的无常。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境遇,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关注和对个人归宿的思考。
- 遥闻胡马时南牧,未请长缨愧白头。
- 释义: 我遥闻远处战马的嘶鸣声,那是胡人正在南方放牧;但我未能为国请缨,对此我感到羞愧,因为我已是白发苍苍。
- 译文: 我听见远处战马的嘶鸣声,那是胡人在南方放牧;然而,我没有为国请缨,对此我感到羞耻,因为我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 注释: “胡马”代指北方的游牧民族。“时南牧”表示这些游牧民族正在向南迁移或巡视。“长缨”指长的绳索,古代用以捆绑马匹以备长途骑行。“请缨”意为请求朝廷派自己出征边疆。“愧白头”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报国、未能实现壮志的遗憾和自责。
- 赏析: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为国家效力的深深遗憾和自我批评。诗人通过对过去未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反思,以及对当前年老体衰的现实的认识,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此外,诗中的“遥闻”、“未请”、“愧白头”等词汇也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