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眠蓬底听吴歌,忆著农家事几何。
计亩分秧时雨足,涤场砻米晚凉多。
牛羊各队趋荒野,鸡鹜成群啄滞禾。
虽在虞廷闻九奏,耳根宿习未消磨。

【译文】

在舟中静听吴歌,想起农家之事。

计算每亩田的秧苗时,雨下得很充分;

洗晒稻谷,晚风习习,时间过得很慢。

牛羊各自奔赴野外,鸡鸭群聚啄食残禾。

虽然身在虞廷,能听到宫廷乐声,但耳根却早已习惯了那嘈杂的声音。

【注释】

  1. 吴歌:古代吴地的歌曲。
  2. 计亩分秧:指农民按亩计算,把秧苗分配到田间,准备插种。
  3. 涤场:指清除稻田里的杂物和污泥。
  4. 砻米:砻是古代用石碾去糠皮的农具。砻米即用砻石将稻谷磨成米。
  5. 牛羊各队趋荒野:指放牧的牛羊各自奔向田野。
  6. 鸡鹜:泛指家禽。
  7. 虞廷:传说中尧舜禹时代在中原地区设立的治理国家的地方,这里代指朝廷。
  8. 九奏:九韶,《周礼》中记载的一种音乐形式。
  9. 宿习: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舟中静听吴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家的生活场景。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静眠蓬底听吴歌”,描绘了诗人在船舱底部安静地聆听吴歌的场景。这里的“吴歌”既指古代吴地的歌曲,也暗指作者所经历的旅途中的乡音。诗人以静卧的姿态倾听着吴歌,这种宁静而专注的状态,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忆著农家事几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回忆。这里的“农家事”不仅指的是农业生产,更包含了与家人团聚、共同劳动的温馨场景。诗人在回忆中感叹,自己对农家生活的怀念之情已经难以言表。

第三至六句分别描述了农民们忙碌的农耕、洗晒稻谷、牛羊放牧以及家禽啄食的情景。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画卷,展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形象。同时,这些画面也反映了农民们对土地的依赖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两句“虽在虞廷闻九奏,耳根宿习未消磨”则表达了诗人尽管身处繁华的宫廷之中,但耳根却早已习惯了那嘈杂的声音。这里的“虞廷”指朝廷,而“九奏”则是指宫廷的音乐。诗人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他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平静的生活,而非在宫廷中被繁杂的声音所困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农民劳作场景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他们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