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兰若名延庆,忆我少年频往来。
夜月竹窗晴翠舞,春风花槛牡丹开。
肩舆重访三生石,手笔空馀半壁苔。
今日璞公能起废,老松新长出尘埃。

【注释】

①璞:指讲主,即主持。主:指住持。延庆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门外的少陵原上。②兰若:佛寺。③三生石:相传是晋代僧人慧远与陶渊明、王维三人同时出家为道士,因有缘而结为知己,故以“三生”来称他们的友情,后成为友谊的象征。④手笔:指书法作品。⑤新长出尘埃:意谓重新焕发生机,比喻重新得到赏识。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当时白居易在长安任左拾遗,与元稹同朝为官。诗中描写了作者在长安重访延庆寺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

首联“鹤城兰若名延庆,忆我少年频往来。”开篇两句点出了诗人要写的地点——延庆寺,同时也写出了诗人的感慨。“鹤城”暗用《汉书.地理志》:“长安故秦县,自骊山北至渭阳五十八里……其阴曰骊山,其阳曰鹤城”。又《旧唐书》载:“长安城东十五里有小城,俗谓之大城,亦曰皇城”,此二句既点明地点,也暗含着作者对往昔岁月的追怀和回忆。

颔联“夜月竹窗晴翠舞,春风花槛牡丹开。”这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夜月”照应前文中的“三生石”,“竹窗”暗指禅房,“春光”暗示着佛教圣地,而“晴翠舞”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牡丹”也是佛教文化中常见的花卉,这里借以象征佛法之盛。

颈联“肩舆重访三生石,手笔空馀半壁苔。”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延庆寺的景象。“肩舆”即轿子;“重访”表示多次来访;“三生石”是佛教传说中的一座石头,据说是过去三个生命投胎的地方,此处借以表达作者对友情的珍视。“手笔空馀半壁苔”则是说虽然自己已经离去多年,但心中始终惦记着这座寺院,而自己的书法之作却已无法挽回,只能留下一些痕迹。

尾联“今日璞公能起废,老松新长出尘埃。”这两句是对整个诗歌主题的收束。“璞公”指讲主,即住持。“起废”表示恢复或重建。“老松新长出尘埃”则是指经过努力,延庆寺得以恢复生机。这两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延庆寺的关心与支持,也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同时,也寓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总之,这首诗通过描绘延庆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