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十围乌柏树,不知曾否见当时。
光风霁月将何似,千载悠悠系梦思。
【注释】
除乌柏:用乌柏树做笔。乌柏,即柏树。
台上:指山台或石台。
十围:形容树的高大粗大,周长约一丈围(约合今1.2米)。
曾否:是否,有没有。
光风霁月:比喻高洁清明的品德。光风,和煦的风;霁,雨过天晴;月,月亮。
千载:一千年。
悠悠:渺茫遥远的样子。系梦思:牵动着诗人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秋在金陵时所作的。当时诗人任江南行台尚书省参知政事,此诗当是写于他任职期间,因怀念故人而作,故有《除乌柏树为问之韵》之作。
前两句说,这乌柏树高达十围,不知是否曾经见证过当年的情景?“乌柏”,即青皮树,又名柏树、香樟。这种树木耐寒耐热,生长力很强,能活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枝叶茂盛,树身粗壮,树冠浓密,四季常绿。所以古人常以“乌柏”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品质和崇高的气节。
后两句说,那清朗的风,晴朗的月,又有什么比得上它?这乌柏树千百年来一直与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看到它的时候,都会勾起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从整首诗来看,这是一首咏物抒情之作。诗人通过咏柏抒怀,表达了对故友的深情怀念和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