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两宿金山寺,江海风涛入壮图。
小范于今能久驻,无边清绝胜蓬壶。
失题十二首
江海风涛入壮图,小范能久驻清绝
我曾两宿金山寺,江海风涛入壮图。小范于今能久驻,无边清绝胜蓬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的《失题十二首》中的第十二首。此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诗的开头“失题十二首 其二”描绘了作者曾经在金山寺住宿的经历。金山寺位于长江入海口处,是一处著名的古迹。诗中“江海风涛入壮图”一句展现了金山寺周边的壮丽景色,江海的风涛与壮阔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这里的“江海风涛”不仅指自然界的风和浪,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人生经历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的第二句“白鹤城中沸市声,谁知帘下有君平。”则转向了城市的喧嚣。白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繁华的商业街和热闹的市场在这里交汇。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却感到一种宁静和孤独。他发现即使在繁华的市集之中,也能听到如泉水般清澈的声音——那是古代的智者、隐士“君平”的琴音。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代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在诗的结尾部分,“姑苏翰墨风流地,道观高蹲没字碑。”这两句诗描绘了苏州的美丽风景和古老的建筑。苏州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的城市,其园林和古建筑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和追求。这里的“翰墨”、“道观”和“没字碑”等意象,都暗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这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现代社会的反思和批评,即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是否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