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先生归也,南安太守新除。一挑行李两船书,被人笑道痴愚书。
书寒不堪穿,饥不堪煮,收拾许多何用处。况而今、白发苍颜,坐黄堂之署。
乘五马之车,安得工夫再看渠,又将载到南安去。
古人糟粕,谁味真腴。枉说道黄卷中,与圣贤相对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某词的意境特点”,然后根据要求对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东海先生归也”,点明了诗中人物的身份;“南安太守新除”,表明诗人要为这位新到任的地方官送行;“一挑行李两船书,被人笑道痴愚书”是说,他带着两船的书,被人笑他是愚笨之极;“收拾许多何用处”,是说这些无用的书,他还要带回去;“乘五马之车,安得工夫再看渠”,是说有这么多的书,哪里还有时间去读它呢?这一句既是写自己的心情,也是借他人之事自况,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古人糟粕,谁味真腴”,是说古人的东西都是一些糟粕,没有多少真正的精粹。这一句表达了自己对那些空洞无物、华而不实的书籍的否定和鄙视;“枉说道黄卷中,与圣贤相对语”是说那些所谓的经典,其实不过是些毫无价值的东西,与圣贤相比差远了。这一句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失望之情。
【答案】
译文
东海先生要回家了,南安郡太守刚上任不久。
我带着两船书,被人讥笑我是愚蠢至极。书寒不堪穿,饥不堪煮,有什么用呢?现在头发都花白了,坐在官府里。
坐着马车去南安,哪有功夫再去读那些东西。那些东西又要去南安了。
古人的东西都是些糟粕,没有多少真正的精粹。枉来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官员带着书箱上路的情节来讽刺那些迂腐无用的读书人。诗的前四句写这位官员带着书箱上车的情景:“东海先生归也”,“南安太守新除”。这两个词写出了两个不同的时代背景:前者指的是唐玄宗时期的东川节度使张九龄(字子寿)归隐后在东海县的居住地;后者指唐代后期南安郡(今福建南平市)郡守陆贽(字文通)。这两位官员都是在政治斗争中失意的人物,所以用“东川”和“南安”来暗指他们的遭遇,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他们仕途坎坷的同情。接下来两句“一挑行李两船书,被人笑道痴愚书”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写这一情景:这个官员带着书箱上路,被人笑他愚蠢至极,因为他不知道应该带些什么。这里不仅写出了这个人的糊涂,更表现出了他的无奈和悲哀。
接下来的两句“书寒不堪穿,饥不堪煮,收拾许多何用处”则是直接描写他的内心感受:这些书籍冷得难以穿过,饥饿的时候又不能吃,最后只能把它们收起来,不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用。这里既写出了他对书的厌恶,也表现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绝望。
最后两句“乘五马之车,安得工夫再看渠,又将载到南安去”则是进一步揭示了他的心声和困境:他已经乘坐上了马车,哪里有功夫再去读这些书呢?这些书还要被运到南安去,他又怎么能放心呢?这里的“又”字写出了他的无奈和悲愤。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是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官场失意者的悲惨形象,让人感到十分真实和感人。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让人深感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