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夜犹怜社酒同,他乡谁谓感哀鸿。
那能终避连兵日,辄动绸缪未雨中。
寒渚草青争得气,荒亭桃发自临风。
长堤倚杖无人处,只有闲鸥共结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读全诗,把握其大意,然后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赏析”,从意象、炼字、手法等方面展开分析。注意要联系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赏析,同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丙辰初春漫赋”:丙辰是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初春,是一年之始,也是万物复苏之时。

“元夜犹怜社酒同,他乡谁谓感哀鸿”:元夜,指农历正月十五日夜。社酒,即社日宴饮。社酒犹甘美如饴。元夜犹怜,犹有留恋之意。社酒同,指与朋友聚会。他乡,指自己身在他乡。谁谓,谁说。这句诗的意思是:在正月十五之夜,我怀念着和朋友们一起饮酒作乐的美好时光,可身在他乡,谁能说我没有感慨呢?

“那能终避连兵日,辄动绸缪未雨中”:那能,哪能。终避,终究是逃避。连兵,交战。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哪能始终逃避战争的苦难,而总是担忧未来呢?

“寒渚草青争得气,荒亭桃发自临风”:寒渚,寒冷的水边或小岛。草青争得气,草木因水边的寒冷而不屈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到一点生机。荒亭,荒芜的亭子。桃发,桃花盛开。这句诗的意思是:寒冷的岸边草儿竞相向上生长,争取着一点点生机;荒芜的亭子上桃花盛开迎风招展。

“长堤倚杖无人处,只有闲鸥共结踪”:长堤,长长的河岸。倚杖,手拄拐杖。这句诗的意思是:长长的河堤上,只有我一个人靠着拐杖站立,没有人陪伴着我。只有闲鸥与我相伴,我们相互依偎着,共同度过这漫漫人生。

【答案】

①“元夜犹怜社酒同,他乡谁谓感哀鸿”:诗人借元夜饮酒作乐的情景来反衬作者内心的苦闷与忧愁。(或:诗人通过描写元夜饮酒作乐的情景来烘托自己的悲凉心情)②“那能终避连兵日,辄动绸缪未雨中”:诗人用“终避”与“辄动”两个词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矛盾与忧虑。(或:诗人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忧虑。)③“寒渚草青争得气,荒亭桃发自临风”: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草木顽强生存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不屈的赞美。(或:诗人通过对草木顽强生存的描写,抒发了对生命不屈的赞美之情。④“长堤倚杖无人处,只有闲鸥共结踪”:诗人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景色:长堤上,只有一个人独自伫立,而悠闲的鸟儿却与他为伴,彼此相伴着度过这漫长的人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