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世号太平时,老稚春风共放眉。
井里万家攒突兀,虹桥千柱筑涟漪。
冶游锦瑟留江月,纵猎雕鞍出广陂。
百年快事那堪保,昨见桃花人已老。
三朝变态无几时,渐入萧条尚能好。
连年戎马征粟刍,巨室金钱敛如扫。
长官爱财白日寝,奸雄窃发何能禁。
处堂谁及动殷忧,淫侈先为此时朕。
偶有山童自里来,豹狼方逼市城摧。
颓垣野妪啼青草,战垒遗骸知阿谁。
遗骸不掩枯连镞,暮雨低原闻鬼哭。
参差高阁成墟烟,永巷蓬蒿深蔟蔟。
一朝故旧如秋风,零落天涯梦华屋。
当知缘妄乘化来,生死劳劳苦如蓼。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故乡的古诗,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神宗世号太平时”,描述了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神宗时期被认为是国家和平繁荣的时期,人们的心情也相对轻松愉快。

诗的第二句“老稚春风共放眉”,描绘了春日里老人和孩子一起放风筝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

第三句“井里万家攒突兀”,描述了村庄里的井中聚集了大量的水,给人一种井然有序的感觉。

第四句“虹桥千柱筑涟漪”,则描绘了一座横跨两岸的桥梁,桥上有许多石柱支撑着桥梁,形成了涟漪荡漾的效果。

第五句“冶游锦瑟留江月”,描述了人们在江边赏月的情景,锦瑟的声音伴随着江边的月光,给人一种宁静而浪漫的感觉。

第六句“纵猎雕鞍出广陂”,则描绘了猎人骑着高头大马在田野间驰骋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自由奔放的生活状态。

第七句“百年快事那堪保,昨见桃花人已老”,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过去曾经认为可以享受一生的快乐时光,但如今却已经无法再享受到了。

第八句“三朝变态无几时,渐入萧条尚能好”,进一步描绘了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衰退。尽管国家已经变得萧条不堪,但仍有一些人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第九句“连年戎马征粟刍,巨室金钱敛如扫”,描述了战乱频繁导致百姓生活困苦的情况。为了缴纳赋税和军费,一些大户人家甚至不得不将钱财敛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第十句“长官爱财白日寝,奸雄窃发何能禁?”揭示了贪官污吏的存在以及他们肆无忌惮地贪污腐败的行为。即使有人想要制止这种行为,也很难阻止他们的贪欲。

第十一句“处堂谁及动殷忧,淫侈先为此时朕”,批评了那些追求奢华享受的人,认为他们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这种风气不仅影响了社会风气,还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句“偶有山童自里来,豹狼方逼市城摧”描绘了山中的小孩突然闯入城市的情景,暗示了城市的危机和混乱。

第十三句“颓垣野妪啼青草,战垒遗骸知阿谁”,描绘了战争后的废墟和死去的士兵的遗骸,让人感到一种悲哀和凄凉。

第十四句“遗骸不掩枯连镞,暮雨低原闻鬼哭”,进一步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恐怖。士兵们死后无人掩埋,只有连弩发射时的箭矢还在继续射击。雨夜,战死者的遗骸被雨水冲刷得面目全非,只留下一些干枯的箭头在低洼的原野上哀嚎。

第十五句“参差高阁成墟烟,永巷蓬蒿深蔟蔟”,描绘了城市的废墟和荒凉的景象。高高的阁楼只剩下残垣断壁,而小巷中的房屋也已经破败不堪。周围的草丛中长满了蓬蒿,显得十分荒凉。

第十六句“一朝故旧如秋风,零落天涯梦华屋”,感叹昔日的亲朋好友如同秋风中的落叶一样凋零散去,只能在梦中回忆起过去的辉煌。

最后一句“当知缘妄乘化来,生死劳劳苦如蓼”,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常态,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和财富。同时,也要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学会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

这首诗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的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