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垣风色易凄凄,柞子城头乌夜啼。
汉节蹉跎仍蓟北,文星错落复辽西。
烽明飞阁三千迥,角起连营十万齐。
眼底戎机君自见,逢人不必说羁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诗的内容表达了对刘公在游历喜峰、柞子洞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

塞垣风色易凄凄,柞子城头乌夜啼。
塞垣:指边塞的城墙。烽火连天,烽烟四起,战鼓声震天地,令人心生凄凉之感。
柞子城头鸟夜啼:形容夜晚的寂静和荒凉。
汉节:指汉使出使西域时携带的一种符节。
蹉跎:消磨,虚度。蓟北:即蓟门,指古代燕国的北部边界。
文星:指北斗星,古人认为它象征文运。辽西:今辽宁省西部一带,这里泛指辽东地区。
烽明飞阁三千迥,角起连营十万齐。
烽明:烽火明亮,指战事频繁。飞阁:指高耸入云的烽火楼。三千里迥:形容距离之远。角起:指军号响起。连营:指军营连绵不断。十万齐:形容军队众多。
眼底戎机君自见,逢人不必说羁栖。
眼底戎机:眼中所看到的战争迹象。君自见:你自然能够看出来。逢人不必说羁栖:不必向别人说你的流离失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景象和战火纷飞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首句“塞垣风色易凄凄”,以边塞的风色作为背景,暗示了战争带来的凄凉和悲伤。接下来,“汉节蹉跎仍蓟北,文星错落复辽西”,通过汉使和文星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边疆安危的关心。最后两句“眼底戎机君自见,逢人不必说羁栖”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应该看到身边的军事形势,不应该只是谈论个人的流离失所。整首诗既展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又抒发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