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东作喜开先,箫鼓声阗此地偏。
薄海共逢文化日,殊方初颂武功年。
艳看罗绮千门集,笑拥鱼龙百戏传。
万里阳和虽有脚,总应不到二毛边。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联:“三农东作喜开先,箫鼓声阗此地偏。”
- 关键词解析:
- 三农:泛指农业、农村、农民。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农事的参与或关注。
- 东作:古代以东方(此处指春季)为农作开始,因此“东作”可能是指春季的农作活动。
- 开先:在春天之前就开始进行农作,意味着农事活动的准备或启动。
- 阗:形容声音大而响,这里指的是当地热闹的庆祝活动声如雷鸣。
- 此地偏:特指这个地区或这个地方特别热闹,与众不同。
- 译文与赏析:春天来临前就迎来了农事的忙碌,这里的庆典声浪滔天,显得异常热闹。
颔联:“薄海共逢文化日,殊方初颂武功年。”
- 关键词解析:
- 薄海:大海,这里指代全国。
- 文化日:指国家设立的文化节日或纪念日。
- 武功年:通常用来指代军事成就显著的一年。
- 译文与赏析:全国各地共同庆祝文化日,同时各地都在赞颂这一年的军事功绩。
颈联:“艳看罗绮千门集,笑拥鱼龙百戏传。”
- 关键词解析:
- 罗绮:指华丽的服装,通常用来形容女性的华丽服饰。
- 鱼龙百戏:一种表演形式,融合了各种技艺和娱乐元素。
- 译文与赏析:在盛大的节日里,人们欣赏着华丽的服饰,享受着各种精彩的文艺表演。
尾联:“万里阳和虽有脚,总应不到二毛边。”
- 关键词解析:
- 万里阳和:阳光普照大地,气候宜人。
- 二毛边:指边疆或边境地区,常用来指代远离家乡或战场的地方。
- 译文与赏析:即使是万里之外阳光明媚,也总感觉不到寒冷,但终究还是无法到达那些战火纷飞的边远之地。
综合分析
本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春天时节的喜庆氛围以及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农事、庆典、文化和军事成就的描述,反映了社会和谐与国家强盛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