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郎君到,但见塞鸿归。
鸿归知妾意,故向楼前飞。

《闺意》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婚之夜的场景和新娘对夫婿的询问,以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张籍的尊敬和求教的愿望。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诗的全文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 诗句释义

  • 洞房昨夜停红烛:描绘了新婚之夜,洞房内点着红烛,象征着喜庆和温馨。
  • 待晓堂前拜舅姑:表达了新娘在天亮时向公婆行拜礼的传统习俗,也反映了古代婚姻中对长辈的尊重。
  • 妆罢低声问夫婿:描述了新娘在打扮完毕后,轻声询问新郎关于自己的妆容是否得体的情景。
  • 画眉深浅入时无:新娘询问自己的眉毛画得是否合适,这里的“深浅”不仅指画眉的浓淡,也隐喻诗文是否符合时代的需求。
  1. 诗词翻译
    昨晚洞房中的红烛一直燃烧,等到黎明时分我前往堂前拜见公婆。打扮完毕后我轻轻询问丈夫:我的眉毛画得深或浅,是否合乎时尚?

  2. 诗句赏析

  •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诗通过描绘场景与人物动作,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和谐的气氛。
  • 含蓄表达情感:通过对传统婚礼仪式的描述,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张籍的敬意及求教之情。
  1. 关键词解释
  • 闺意: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将自己比作新妇,以期得到前辈如张籍的指点和认可。
  • 张水部:张籍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向张籍寻求指导。
  • 试上: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向某人展示自己的作品,希望得到对方的意见。
  • 入时无:意味着自己写的诗是否合时宜,即是否能符合当时的文学标准。
  1. 创作背景
  • 朱庆馀在科举考试之前创作这首《闺意》,可能是想通过向张籍请教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 这首诗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

朱庆馀的《闺意》不仅仅是一首诗,它也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婚姻风俗和文人间的互动交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歌艺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