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婴儿喜自狂,几回啼跌傍萱堂。
斑衣舞处生春色,寿酒称时泛蚁香。
问寝楼头天欲曙,迎舆花底日偏长。
从知天性来□孝,应是慈颜鬓未霜。
怡萱堂
为学婴儿喜自狂,几回啼跌傍萱堂。
斑衣舞处生春色,寿酒称时泛蚁香。
问寝楼头天欲曙,迎舆花底日偏长。
从知天性来 孝,应是慈颜鬓未霜。
诗意与赏析
《怡萱堂》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和谐、温馨的生活氛围。首句「为学婴儿喜自狂」描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性格,仿佛孩童的欢愉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接着通过「几回啼跌傍萱堂」展示了孩子在母亲怀抱中的欢乐时光,萱堂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此外,诗中还描绘了孩子在舞蹈时的活泼场景,「斑衣舞处生春色」,形容孩子们的欢乐感染了周围的环境,使整个场景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二句「寿酒称时泛蚁香」则反映了对长寿的祝福,使用「寿酒」、「泛蚁香(即撒上香料)」等意象,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对长辈们的尊敬和祝愿。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温馨的场景,如「问寝楼头天欲曙」描述了夜晚为父母祈祷的情景,体现了家庭和睦与子女孝顺的主题;而「迎舆花底日偏长」则描绘了日出时分的宁静美好,强调了时间的静好和家的温暖。
结尾两句「从知天性来 孝,应是慈颜鬓未霜」总结了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即孩子的纯真孝心和母亲的慈祥面容都是家庭幸福美满的体现。这不仅是对家庭的赞美,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关键词解释与背景知识
- 怡萱堂:怡指愉悦、快乐,萱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母爱和忘忧。堂通常指房屋中的正厅。因此,“怡萱堂”可能指的是一个充满家庭欢乐和母爱的场所,可能是家中的一个房间或者客厅。
- 婴儿:婴儿时期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纯真无瑕。
- 啼跌:字面意思是指哭泣后跌倒,这里可能指的是小孩玩耍或不听话时的可爱行为。
- 斑衣舞处生春色:斑衣可能指的是彩色衣服,舞蹈可能指的是儿童的游戏或舞蹈活动。此处描述孩子们的活泼场景,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和乐趣的氛围。
- 寿酒称时泛蚁香:寿酒通常用于庆祝长辈的生日或重要的纪念日,泛蚁香可能指的是撒上香料的动作,以增添庆祝的气氛。
- 天欲曙:指天空快要破晓的时刻,暗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也常用来形容清晨的景象。
- 慈颜鬓未霜:慈颜意指慈祥的面容,未霜指尚未衰老。这句话表达了对孩子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怡萱堂》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家庭生活的美好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亲情以及代际关系的重视。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诗人传达了一种对和谐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美,还能引发对家庭价值和个人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