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陋巷绝氛尘,相接浑无旧日邻。
宦迹似蓬随处转,流光如水逐时新。
雁迷故国音书杳,秋到都门客梦频。
自叹离群材识浅,不知何处可依仁。

【注释】

幽居陋巷:指僻静的居所。陋巷,贫民住的小巷。绝氛尘:远离尘世。接,通“届”,到。旧日邻:昔日邻居。宦迹似蓬:官运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不定。随处转:到处辗转,指官场生涯不定。流光如水:光阴如流水般消逝。逐时新: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化。雁迷故国:大雁迷失方向,比喻思乡。音书杳:音讯断绝。秋到都门:到了京城(今北京)。客梦频:客中作客,在外漂泊的人常有做客他乡、思念家乡之梦。离群材识浅:离开了群体,才华和见识就显得很浅薄了。仁:这里指道德修养。

【赏析】

宣德七年,作者在翰林院任检讨官。此诗为和高侍讲先生韵之作,表达了作者对高士的仰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幽居陋巷绝氛尘,相接浑无旧日邻。”描绘了作者身处僻静之处,远离尘世喧嚣,与往日的邻居们已经疏远,再也没有往来。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颔联“宦迹似蓬随处转,流光如水逐时新。”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浮沉不定,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随时可能改变位置;光阴荏苒,岁月匆匆,如同流水一般不断流逝,世事变幻莫测。这两句话形象地揭示了官场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颈联“雁迷故国音书杳,秋到都门客梦频。”进一步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客人梦中的期盼。大雁迷失方向,无法传递音信;秋天到来时,京城的客人们常常做着离别家乡、思念亲人的梦。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也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孤独和无奈。

尾联“自叹离群材识浅,不知何处可依仁。”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和见识的担忧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他自感叹自己的才识不足,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哪里可以找到可以依靠的道德榜样。这两句话既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和谦虚,也体现了他对道德修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向读者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