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底茅堂带远村,望中野色过桥分。
携琴何处寻知己,拟约琳宫卧白云。

【注释】

四幅:四幅小景,指画中的四幅画面。竹鹤:即《竹鹤图》。

袁州:今江西宜春,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袁宏道的故里。何太守:即袁宏道的好友何尚仁,曾任袁州知州。

琳宫:美玉雕成的宫殿,这里指仙境。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袁州时,常与友人袁宏道等一起游园赏景,并常常以画为伴。《竹鹤图》是袁宏道所画的小品,表现了一幅幽雅清逸的山水画,诗中赞美此画,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田园风景。“树底”点明画中所绘位置,“茅堂”点出画面主体,说明画中有一处茅草盖顶的堂舍。“带远村”形容堂舍傍山临水,远离尘嚣。“望中野色过桥分”则描绘了从堂舍望向远方所看到的景色,其中“野色”指的是田野的颜色,而“过桥分”暗示着画中的桥梁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将远处的田野分割开来。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欣赏。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知己难觅的感慨。“携琴何处寻知己”直接点出了诗人想要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共赏美景的心情。“拟约琳宫卧白云”则描绘了他想象与好友共同居住在仙境般的瑶台之上,享受白云为被的生活。这里的“琳宫”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卧白云”则是表达了他对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境界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他对于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画中美景的赞美,以及诗人内心感受的表达,传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隐居山林、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