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馀石落芳洲,别墅空同与世浮。
青璧玲珑夸绝胜,红尘绵眇更清幽。
金茎承露传千古,玉乳流丹历万秋。
百里桑麻郊外见,满城云锦镜中收。
登山石子曾遗食,涉水田单为解裘。
最喜使君追往辙,闾阎相爱此遨游。

【注释】

补天馀石落芳洲:指在补天的神话故事中,神女娲用五彩石补天地之破洞。

别墅空同与世浮:指杜甫诗中“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的意思。

青璧玲珑夸绝胜:用玉璧的比喻,说山的美。

红尘绵眇更清幽:用红尘的比喻,说山的幽美。

金茎承露传千古:汉武帝建章宫有铜柱承露,以象征长生不老。

玉乳流丹历万秋:指汉武帝时铸成的“太乙汤官”,其下有玉泉,泉水流入地下,成为万年不涸之水。

百里桑麻郊外见,满城云锦镜中收:形容长安城外的景色。

登山石子曾遗食,涉水田单为解裘:描写游赏的情景。

使君:对太守的称呼。

闾阎:里巷门第,指平民百姓。

【赏析】

本诗是杜甫游崆峒岩(今陕西宝鸡市)时写的一首纪行诗。诗人通过游山观景的所见所闻,抒发了他对世事沧桑、人生易逝的感慨。

首联写山的美景:山如补天余石般神奇,美丽非凡;山下的别墅与世俗之人一样飘渺不定。“芳洲”、“空同”等词,既写出了山的秀美,也表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情。

颔联赞山之美:山上的山石像玉壁一样玲珑剔透,又比世间任何美景都要绝伦;那滚滚红尘,在这山里变得那么渺远而清新。“青璧”“红尘”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的高大和美丽。

颈联写山的神韵:山顶上的露水如同金色的茎叶,从天庭上滴向人间;那泉水如白玉般晶莹,流经万年仍清澈如初。“金茎”、“玉乳”这两个典故,不仅写出了水的纯净,还写出了山的神韵。同时,这也表明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尾联写游山的乐趣:登上山巅,看到眼前的景象,让人想起当年汉武帝的宏伟工程;漫步在山间的小路上,欣赏着周围的美景,仿佛置身于云锦般的世界之中。“最喜”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游山乐趣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那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