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日多故,岩城岁复侵。
龙蛇常走陆,夔罔复依林。
制挺风雷厉,原田雨露深。
中牟驯野雉,单父坐鸣琴。
《贺海丰令周公课最》是明代诗人张萱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描述了国家频繁遭遇变故、岩城年复遭侵扰等景象,并运用了风雷制法、自然景物等艺术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更深入的赏析:
- 诗句释义:
- 泽国日多故:泽国的水域经常遭受灾难。
- 岩城岁复侵:岩城的城墙每年都遭到侵袭。
- 龙蛇常走陆:像龙和蛇这样的动物常常在陆地上活动。
- 夔罔复依林:夔不会再依靠树林。
- 制挺风雷厉:以武力震慑,如风雷般猛烈。
- 原田雨露深:原野上的庄稼得到充分的雨水滋养。
- 中牟驯野雉:中牟县驯服了野鸡。
- 单父坐鸣琴:单父地方的人们坐下来弹奏着乐器。
- 译文:
- 泽国的水域频繁遭受破坏,岩城也年年遭受侵扰。
- 龙蛇总是在陆地上行走,而夔则不再依靠树林。
- 用武力来压制,就像风雷一样猛烈。
- 原野上的庄稼得到了充足的雨露滋养。
- 中牟县驯服了野鸡,单父地方的人们坐着弹奏着乐器。
- 鉴赏:
-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与政治的残酷现实,以及人民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韧。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龙蛇走陆”象征着国家的动乱不安,“夔不复依林”则反映了社会的衰落。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动荡不安的国家画面,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辛酸。
-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例如,诗中提到“原田雨露深”,暗示了自然界的恩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在战乱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古代历史和社会现实的珍贵资料。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明代历史的窗口。
张萱的《贺海丰令周公课最》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明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