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五月唤愁新,短笛江城客独颦。
海上干旄时入梦,尊前风雨正怀人。
多才自信官能傲,结客应怜禄亦贫。
尘世向来悲遇合,好将双剑问延津。
【注释】
①梅、江城:指潮州。梅,梅花;江城,即潮州(今广东省汕头市)。
②海上干旄:典出《左传·僖公四年》。“干”字通“竿”,古代用干木做的旌旗,因称“干旄”。这里指徐宗鲁所赠的干旄。
③尊前:酒席之间。
④结客:指结交江湖豪杰。
⑤双剑:比喻好剑,即宝剑。延津:春秋时卫公子荆在延津(今河南滑县东)遇见曾参,曾参以子之明,师之良为辞而不受其聘。后以“延津”借指贤士隐居之地。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七绝。首句说:梅花五月叫愁生;二句说:短笛江城客独颦(皱眉);三、四两句说:海上干旄入梦来,尊前风雨正怀人。末两句说:多才自许官能傲,结客应怜禄亦贫。最后两句说:尘世向来悲遇合,好将双剑问延津。
“梅花五月唤愁新”,梅花盛开时节,正是春意渐浓之时,然而诗人却说:“梅花五月唤愁新。”这一句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梅花是花中君子,它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独自开放在枝头,它的芬芳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陶冶性情。然而此时正值梅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却在梅花盛开之时感叹自己的愁苦,可见他的愁苦不是一般的愁苦,而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忧愁和压抑。他感到自己的处境艰难,前途渺茫,就像梅花一样,虽然美丽动人,但却无人欣赏。因此他才说:“梅花五月唤愁新。”
“短笛江城客独颦”,诗人来到江城,看到满城的繁华景象和热闹气氛,心中不禁感到一阵孤独和寂寞。他独自一人站在江边,吹起短笛,发出凄凉悠长的音调。他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因为他感到自己像一只被关进笼子里的鸟儿,无法自由地飞翔。因此他叹息道:“短笛江城客独颦。”
“海上干旄时入梦,尊前风雨正怀人”,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诗人仿佛看到了海上的旌旗飘扬,那是徐宗鲁赠给他的那面干旄旗。他在梦中常常梦见这个场景,仿佛回到了故乡,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却只能在酒桌上与朋友共饮,面对风雨交加的天气,思念远方的朋友。这种相思之情是多么深切啊!因此他感慨地说:“海上干旄时入梦,尊前风雨正怀人。”
“多才自信官能傲,结客应怜禄亦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仕途的无奈。他相信自己有才华,有能力胜任各种职务,因此他并不羡慕那些官场上的人。然而他同时也感到自己很可怜,因为尽管他有才能,但是他却得不到重用和赏识,只能过着贫穷的生活。这种无奈和悲哀让他感到十分痛苦。因此他感慨地说:“多才自信官能傲,结客应怜禄亦贫。”
“尘世向来悲遇合,好将双剑问延津”,这句话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望。他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悲伤和不幸,人们总是被世俗的眼光所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他渴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或者途径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想到了一个传说中的地方——延津,这个地方据说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地方。他认为如果能够在延津找到答案的话,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他感慨地说:“尘世向来悲遇合,好将双剑问延津。”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潮州的生活感受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于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他用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