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笏平明谒紫宸,夔龙接武圣恩新。
禄微祇乞侏儒粟,地散偏宜草莽臣。
五色乍摇鸡树笔,一枝先傍凤池春。
自怜吏隐容疏贱,奏赋无烦狗监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说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以及关键词注释:
第一联:端笏平明谒紫宸,夔龙接武圣恩新
- 端笏:古时官员上朝时持笏(一种手杖),用以指示方向,表示尊敬和威严。
- 平明:清晨。
- 谒紫宸:指的是拜见皇帝。紫宸,指紫禁城内宫墙前的正门,是古代帝王处理政务的地方。
- 夔龙: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来形容帝王的尊贵和权威。
- 接武:接续不断,形容功绩卓越。
- 圣恩:皇帝的恩德。
第二联:禄微祇乞侏儒粟,地散偏宜草莽臣
- 禄微:地位卑微,官俸微薄。
- 祇乞侏儒粟:仅求微薄的俸禄。
- 地散:职位低微,不受重用。
- 偏宜:适合。
- 草莽臣:在野外、山野中为官,不受重用,与世隔绝。
第三联:五色乍摇鸡树笔,一枝先傍凤池春
- 五色:五彩缤纷,常用来形容文采飞扬或事物丰富多彩。
- 鸡树笔:比喻文辞优美,有如鸡毛般轻盈飘动的文笔。
- 凤池春:比喻官职高升,如同凤凰浴于春水之中,展翅高飞。
第四联:自怜吏隐容疏贱,奏赋无烦狗监人
- 吏隐:隐士生活,远离官场。
- 容疏贱:即使地位低微,也自认为不辱使命。
- 奏赋:古代文体的一种,以赋体写作,多为颂扬朝廷之作。
- 狗监人:这里可能是指负责监督官员的官吏,暗示诗人在官场上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拜官中秘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首联展现了诗人早晨谒见皇帝的庄重场景;颔联则描绘了诗人因官位卑微而只能祈求微薄俸禄的无奈;颈联通过“五色”和“凤池春”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官职升迁的渴望;尾联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的清高品格的自豪以及对官场虚伪的不屑一顾。全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辛酸,又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