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寻双树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层。
结厦亦飞云外锡,登山时度水边藤。
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
若遇北宗相问讯,阿獠今复有南能。

【注释】

夏日同方翁恬布衣赵文载过从无际讲师不遇因与首座论诗一食而返遂赋二律寄赠以当留衣

夏景:夏天的景色。

无际:无边无际。

双树三乘:指佛家语,意谓佛性与万物同具。

朱户:朱红色的门户。蓬户:用草等编成的门户。

结厦:建起高楼大厦。

南能:南方的和尚。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时作者在福州鼓山涌泉寺为僧。这首诗是诗人应友人之请,与友人同方翁、恬布衣、赵文载等游鼓山,登高望远,欣赏夏日美景,并游览涌泉寺。由于寺中无僧人接待他们,诗人就和僧人讨论起佛经来,直到吃饭的时候才返回寺院。为了感谢僧人的热情招待,诗人写下了这首诗送给他们。

全诗共四韵,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人。“竹院空留塔影层”,是说竹院里只有一座塔,没有人影。“结厦亦飞云外锡”,是说高高的楼阁耸入云端之外,连寺庙里的佛像都看不见了。这两句是写景,但景物之中蕴含着诗人对僧人的一片深情。“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这两句是写人的。诗人看到僧人住的都是朱红大门的房屋,以为是普通的民家,没想到却是住着佛家的弟子。“始信”二字说明诗人先前对僧人的怀疑已经消除,现在才真正相信他们是出家人。“若遇北宗相问讯,阿獠今复有南能”,这两句是写人又写景的。诗人想象如果遇到北方僧人向他们问好,那么他们就是南方的和尚。“阿獠”是佛教用语,意思是和尚。“若遇北宗相问讯”,说明诗人对僧人十分尊重,他以为僧人一定是北方来的高僧,所以称呼他们为“大德”。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人的。

此诗写景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写人感情真挚、热情洋溢;语言质朴、流畅自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