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沉踪迹问居诸,梁月长悬万里馀。
共喜清朝登大老,更烦行省领中书。
披襟剩有烟霞癖,驻楫言寻水竹居。
邹律不须吹黍谷,阳春今已到樵渔。
李伯东方伯往莅粤西便道过访小园留酌赋赠
升沉踪迹问居诸,梁月长悬万里馀。
共喜清朝登大老,更烦行省领中书。
披襟剩有烟霞癖,驻楫言寻水竹居。
邹律不须吹黍谷,阳春今已到樵渔。
【注释】
(1)李伯方:李伯方为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的字。
(2)升沉:升降,浮沉。
(3)问居诸:问候居住之处。
(4)梁月:即梁州月,指代明月。万里馀:一作“千里余”。
(5)清:指明朝初年的政治清明。
(6)中书省:古代中央官署名,掌管文书奏章,兼辖兵部、户部等。
(7)邹律:即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中的“邪气袭横”,比喻邪恶势力猖獗。此句意为不要被邪恶势力所侵扰。
(8)邹律:此处指代邹阳。
(9)阳春:这里指《阳春白雪》,是一首琴曲的名称。
【赏析】
《升沉踪迹问居诸,梁月长悬万里馀。共喜清朝登大老,更烦行省领中书。披襟剩有烟霞癖,驻楫言寻水竹居。邹律不须吹黍谷,阳春今已到樵渔。 》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杨慎,该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之间的交往和交流的场景。
首联“升沉踪迹问居诸,梁月长悬万里馀。”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之间的交往和交流的场景。诗人通过询问朋友的居所,表现出他对这位朋友的关心和牵挂。同时,梁月高悬,象征着友谊的长存。
颔联“共喜清朝登大老,更烦行省领中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的赞赏和祝愿。诗人认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有机会为国家服务,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同时,他也希望国家能够在新的领导下继续繁荣发展。
颈联“披襟剩有烟霞癖,驻楫言寻水竹居。”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水间的亲密交往。诗人披开衣襟,与友人共同欣赏美丽的风景;他们在水边停下船来,寻找着那片宁静的水竹居所。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景,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尾联“邹律不须吹黍谷,阳春今已到樵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国家的法制能够像邹律一样公正严明,而春天也已经到了,使得山里的百姓也能够享受到这份温暖和关怀。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景。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关心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