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缆牙樯拂柳矶,天中佳节净朝晖。
溶溶一水晴初泛,矫矫群龙蛰不飞。
帘卷青山皆紫逻,尊开白发半朱衣。
赋成不是浮湘客,犯斗今宵奏少微。

【注释】

辛酉:天启七年(1627)。天中节:即天中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韩云:韩邦奇,字公武,号斗南,浙江仁和人。陆大参:指陆光祖,字长卿,号石田,浙江仁和人。黄黄岘:名不详,同游者。徐太冲:即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山阴人。林寄寰:名不详,同游者。韩嵩少:韩宗绍,字世臣,号东原,河南开封人。三明府:即张凤翔,字伯起,号三明,河南洛阳人。余瞻:即王鉴,字明远,号瞻湖,江苏昆山人。孝廉:指举人。泛舟榕水:泛舟于榕江之上。榕水,即流经福建的九龙江支流榕江。

【译文】

锦缆牙樯拂柳矶,天中佳节净朝晖。

溶溶一水晴初泛,矫矫群龙蛰不飞。

帘卷青山皆紫逻,尊开白发半朱衣。

赋成不是浮湘客,犯斗今宵奏少微。

【赏析】

这首诗是天启七年(1627)秋中秋时节,诗人与友人游闽中榕江时的即兴之作。全诗意境开阔,情调闲雅。

首联写景。“锦缆牙樯拂柳矶”,点出此行的出发地点——福州。“锦缆”形容船饰华丽,“牙樯”是船上装饰有彩绘的桅杆。“拂柳矶”,写出船儿轻轻掠过岸边的柳丝。“天中节”是福州一带的民间传统节日,“净朝晖”写出中秋月朗风清的景象,为下文作铺垫。

颔联写景。“溶溶一水晴初泛”,“溶溶”,形容水流清澈,“一”字强调了水波的澄澈,“晴初泛”则写出了水面的宽阔、平静。“矫矫群龙蛰不飞”,比喻船只在江面上行驶时,如同龙在蛰伏,一动也不动,突出了船只行进的平稳、缓慢。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静景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增添了诗意。

颈联写景。“帘卷青山皆紫逻”,“紫逻”,即紫色的罗网,这里指用紫色丝绳编成的帘子。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将船儿停靠之处的环境描绘得如诗如画。“尊开白发半朱衣”,“尊”,指酒杯,“朱衣”即红色的衣服。这句诗以主人的身份来描写自己的服饰,表达了诗人对这次出游的愉快心情和对自己年轻状态的自我欣赏。

尾联抒情。“赋成不是浮湘客”,“赋成”,指赋诗完成。“浮湘客”是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的人。诗人以“不是”一词表示自己并非因为思乡才来到此地,而是因游玩而来到这里。“犯斗今宵奏少微”,“少微”星宿名,古人认为它位于斗宿之南,故称少微。“奏”在这里指的是弹奏琴曲,诗人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依旧怀有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情感真挚、富有哲理。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抒发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