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留业桂岁寒盟,偃蹇空高物外情。
捧日心常悬北阙,凌云赋未奏西京。
盲公腐史谁同驾,桀溺长沮且耦耕。
却喜斯文犹未丧,敢云吾道亦将行。

【注释】:

  1. 淹留业桂岁寒盟(《楚辞·招隐士》中说:“南有桂林兮,北有长江。愿泛小兮扬灵,愿自往兮齐个。”这里以屈原的典故来比喻作者的仕途坎坷。)
  2. 偃蹇空高物外情(“偃蹇”指不屈不挠的样子。《史记·伯夷列传》中说:“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这里以伯夷叔齐的典故来比喻作者的高洁节操。)
  3. 捧日心常悬北阙,凌云赋未奏西京(“捧日”即手执太阳,代指权势。《汉书·贾谊传》中说:“今者愚埋蔽于王候之门。”这里以贾谊的典故来比喻作者的怀才不遇。)
  4. 盲公腐史谁同驾(“盲公”指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范汪。他因眼病不能看书,所以称“盲公”。这里用范汪的典故来比喻作者的才能尚未得到施展的机会。)
  5. 桀溺长沮且耦耕(“桀溺”即伯夷、叔齐两位上古贤人。《庄子·让王篇》中有“彼二子之为人,上不臣于王侯,下不谄于贫贱……此岂非南其性而危其道乎?夫子曰:‘至言去言,至为去为。’”这里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比喻作者的清高志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开头两句写自己被贬谪到岭南的遭遇;中间四句描写自己虽然受到排挤,但是依然坚持自己的志向;最后两句表达了自己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的第一句“制府姚江王公疏荐地方人才谬以见及”,说的是制府姚江王公向皇帝推荐了一位地方官员张萱,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推荐被认为是错误的。这里的“谬以见及”指的是错误地认为某人具有某种才能或地位。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和对公正的评价的追求。
    第二句“原任贵州平越府知府张萱学穷二酉胸富五车岭南开著述之宗”,则是对这位被推荐的官员张萱的赞誉。这里的“原任”表示这位官员曾经担任过某个官职。“二酉”和“五车”都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赞美之词。这里用来形容张萱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岭南开著述之宗”则是指他在岭南地区开创了学术著作的新风气。
    第三句“天北起斗山之望”,是对张萱个人品质的赞美。这里的“天北”可以理解为北方的天空,也可以理解为北方的象征。“斗山之望”则是指他的崇高声望,如同北斗星一样照耀着整个北方。这一句强调了张萱的卓越品质和崇高地位。
    第四句“即未报闻第草莽之臣获以姓名从诸名流入公夹袋亦感恩知己矣赋此寄谢”,则是对推荐者姚江王公的感谢和敬意。这里的“第草莽之臣”指的是那些出身卑微但却有所作为的人。“获以姓名从诸名流入公夹袋”则是指张萱被推荐后得到了重用,成为了朝廷中的一员重要人物。“感恩知己矣”则是指他对姚江王公的感激之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推荐者的感激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第五句“淹留业桂岁寒盟,偃蹇空高物外情”,则是对诗人自己处境的描绘。这里的“淹留业桂”可以理解为在岭南地区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岁寒盟”则是指他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守信念,不为名利所动。“偃蹇空高物外情”则是指他们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困扰。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第六句“捧日心常悬北阙,凌云赋未奏西京”,则是对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的描述。这里的“捧日心常悬北阙”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有一个崇高的理想,就像捧着太阳一样遥不可及但又始终向往。“凌云赋未奏西京”则是指他的宏伟志向还没有实现,仍然需要继续努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第七句“盲公腐史谁同驾,桀溺长沮且耦耕”,则是对历史上两位伟大人物的赞美和追忆。这里的“盲公”指的是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的范汪,他曾因为眼病无法阅读书籍,所以被称为“盲公”。他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和思想家,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里的“桀溺长沮”则是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隐士——伯夷和叔齐。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理想和信仰,选择了隐居生活。这里的“且耦耕”则是指他们与农民一起耕作,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格的敬仰和怀念。
    第八句“却喜斯文犹未丧,敢云吾道亦将行”,则是对当前社会文化的担忧和期望的抒发。这里的“斯文”可以指代文化、知识和道德等方面的事物。这里的“犹未丧”可以理解为这些事物还没有完全丧失,仍然值得人们去珍惜和保护。“敢云吾道亦将行”则是指诗人对自己的主张和理念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理念会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支持。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文化的担忧和期望,也体现了他对个人信念的坚定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