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傍水是通津,夜理渔蓑昼卖薪。
晚市醉归逢鼓吹,笑携稚子看官人。
【注释】
通津:渡口。
晚市醉归逢鼓吹:傍晚回家时,听到远处传来的乐声。
稚子:小孩。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广济驿任上写的即兴之作。首句写诗人自葛阳驰往驿站的情景,次句写他日理渔蓑、卖薪柴之事,末两句写他在晚市归途中遇鼓吹之声及与小孩看热闹之事。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情真意切。
“柴门傍水是通津”,诗人以开门见山的手法点出自己住的地方靠近水边,而这里又是通往各地的要道,说明自己的居处在交通要冲。“夜理渔蓑昼卖薪”,白天捕鱼晚上卖柴,这是当时贫苦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生活状况的真实描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现实。
“晚市醉归逢鼓吹”,诗人晚上归来,正赶上奏乐,这既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笑携稚子看官人”,诗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看那些吹打乐器的艺人(官人),可见诗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却能带着孩子一起享受生活。这种平淡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其平凡而又真实的一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