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罗浮下,携来珠海滨。
栖栖怜数口,扰扰忽三旬。
蜃气吹风急,潮声搅梦频。
波跳船㶁㶁,石出月粼粼。
老树丹为幄,荒郊绿减茵。
霜严鸦阵合,天阔雁行匀。
短日翻多事,穷途畏恶宾。
如何事薹笠,犹复理冠巾。
拙效从吾好,狂憨任尔嗔。
故侯休再问,醉尉莫须瞋。
自是马牛走,羞称草莽臣。
友生那可仗,僮仆且相亲。
见帝常因鬼,褰裳不问津。
虽非设醴者,幸有馈浆邻。
野老从争席,衰容耻抗尘。
悠悠萍梗日,凛凛雪霜辰。
所遇浑非故,相知不用新。
痴儿跳作虎,小妇首为螓。
酌酒日与饮,裁纨夜对纫。
因思双凤侣,欲泛五湖春。
北道谁供屦,东家窃效矉。
游囊已羞涩,归计尚邅迍。
客散堪罗雀,书成欲泣麟。
物情能自谙,宾戏不须申。
眷恋青云器,徘徊绿水濒。
过从勤剥啄,晤对辄周谆。

丁巳冬日携儿妾辈归宁五羊黄元卿欧子建邓伯乔李烟客欧嘉可黄逢永相次载酒泛集得三十六韵赋谢

【译文】:
家在罗浮山下,携来珠海滨边。
栖栖怜数口,扰扰忽三旬。
蜃气吹风急,潮声搅梦频。
波跳船㶁㶁,石出月粼粼。
老树丹为幄,荒郊绿减茵。
霜严鸦阵合,天阔雁行匀。
短日翻多事,穷途畏恶宾。
如何事薹笠,犹复理冠巾。
拙效从吾好,狂憨任尔嗔。
故侯休再问,醉尉莫须瞋。
自是马牛走,羞称草莽臣。
友生那可仗,僮仆且相亲。
见帝常因鬼,褰裳不问津。
虽非设醴者,幸有馈浆邻。
野老从争席,衰容耻抗尘。
悠悠萍梗日,凛凛雪霜辰。
所遇浑非故,相知不用新。
痴儿跳作虎,小妇首为螓。
酌酒日与饮,裁纨夜对纫。
因思双凤侣,欲泛五湖春。
北道谁供屦,东家窃效矉。
游囊已羞涩,归计尚邅迍。
客散堪罗雀,书成欲泣麟。
物情能自谙,宾戏不须申。
眷恋青云器,徘徊绿水濒。
过从勤剥啄,晤对辄周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寅的《答人》诗组中的第二首。全诗共68句,内容涉及生活琐事,抒发了作者的情怀和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家在罗浮下,携来珠海滨。”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拥有丰富的财富和资源。罗浮山是广东的一座著名山脉,而珠海则是指珠江口。诗人将这两个地点联系在一起,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第二句:“栖栖怜数口,扰扰忽三旬。”

  • 这里的“栖栖”形容忙碌的生活状态,而“数口”指的是家庭人口少的情况。通过描述自己在家中忙碌的情形以及家庭的贫困状况,诗人传达了一种生活艰辛的感觉。

第三句:“蜃气吹风急,潮声搅梦频。”

  • 这句诗描绘了海上的景象。由于天气的变化,海风强劲,而潮汐的声音也时常干扰诗人的梦境。这种自然景色给诗人带来了一种不安感。

第四句:“波跳船㶁㶁,石出月粼粼。”

  • 这里形象地描述了海浪拍打船只的情景,以及海水中石头露出水面时反射月光的美丽景象。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第五句:“老树丹为幄,荒郊绿减茵。”

  • 诗人在这里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感受。老树上的叶子如同红色的帷幕一样覆盖在枝头,而荒郊上草地的颜色也因为冬天的到来而变得不那么鲜翠了。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传达了季节更迭带来的自然美。

第六句:“霜严鸦阵合,天阔雁行匀。”

  • 这句诗描写了寒冷天气下的鸦群和飞行的大雁。乌鸦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黑色的阵势,而大雁排成一条直线飞过天空。通过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第七、八句:“短日翻多事,穷途畏恶宾。”

  • 这里表达了诗人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扰和挫折。尽管时间短暂,却有许多事情需要处理;同时,他也害怕在艰难时期遇到不友好的人或事。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担忧。

第九、十句:“如何事薹笠,犹复理冠巾。”

  •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困境,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不安。

第十一、十二句:“拙效从吾好,狂憨任尔嗔。”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嘲和自我调侃。他认为自己在追求自己的喜好方面有些笨拙或者不够理智,但并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性格的认识和接纳。

第十三至十八句:“故侯休再问,醉尉莫须瞋。”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的回忆和现在的感慨。他不再对过去的某个人抱有期待或者希望,也不再在意别人对他的愤怒或不满。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过去的一种释然和放下。

第十九至二十一句:“自是马牛走,羞称草莽臣。”

  • 此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的反思和认知。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马牛,不应该用高官的身份去称呼自己。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自尊和自重。

第二十二至二十三句:“友生那可仗,僮仆且相亲。”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他认为朋友们可以相互依靠和支持,而僮仆也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这种观念体现了诗人对于友谊和亲情的重视。

第二十四至二十五句:“见帝常因鬼,褰裳不问津。”

  •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在官场上见到皇帝是一种不幸的事情,而且没有必要去询问道路的情况。这种看法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排斥。

第二十六至二十七句:“虽非设醴者,幸有馈浆邻。”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邻居的感激之情。虽然他不是被邀请参加宴席的主人,但仍然能够得到美味的食品作为礼物。这种感恩的心态体现了诗人对于邻里关系的珍视。

第二十八、二十九句:“野老从争席,衰容耻抗尘。”

  • 这里描绘了老人与诗人一起参与宴会的场景。虽然老人的面容已经衰老,但他依然能够站在宴会的座位上,与年轻人一同享受美食和欢乐。这种从容不迫的态度体现了老人的豁达和乐观。

第三十至三十一句:“悠悠萍梗日,凛凛雪霜辰。”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岁月流逝中的孤独和无奈。他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落叶一样无依无靠,生活在严寒的日子里。这种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领悟。

第三十二、三十三句:“所遇浑非故,相知不用新。”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理解。他认为无论遇到谁都是新的相遇,不需要特别地去珍惜;而对于真正懂得自己的朋友来说,他们的友谊是长久且不变的。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感悟。

第三十四、三十五句:“痴儿跳作虎,小妇首为螓。”

  • 这两联诗描绘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行为和妇女们美丽的外貌。孩子模仿老虎跳跃的样子非常可爱,而年轻的女子首如螓首般优雅动人。这些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儿童的纯真和女性的柔美。

第三十六至四十一联:“酌酒日与饮,裁纨夜对纫。”

  • 这里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一起饮酒赏月的场景。他们白天一起品尝美酒,晚上则一起欣赏月亮的美好。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体现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对亲情的珍惜。

第四十二、三十三句:“因思双凤侣,欲泛五湖春。”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想到了与伴侣一起泛舟湖上,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这种浪漫的想法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四十四至四十七联:“北道谁供屦,东家窃效矉。”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他在北方的路上穿着鞋子行走感到吃力,而在东方的人家则偷学着穿鞋的技巧。这些描述既有趣又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小事的关注和体验。

第四十八至五十三句:“游囊已羞涩,归计尚邅迍。”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出旅行后回到家乡时的经济状况。他的钱袋变得羞涩,意味着回家的计划受到了阻碍。这种经济上的困境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

第五十四至五六句:“客散堪罗雀,书成欲泣麟。”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家中的孤独情景。客人散去后只剩下几只麻雀在屋檐下觅食,而当他完成书写后,不禁想流泪。这种情感的流露反映了诗人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感受。

第五十七至六十二句:“物情能自谙,宾戏不须申。”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中的真实了解和对待宾客的态度。他认为人们的情感是复杂的,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而对待宾客的态度也不应过于热情或冷淡,保持适度即可。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待人际关系的智慧和从容。

第六十三至六十四句:“眷恋青云器,徘徊绿水濒。”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对仕途生涯的执着和留恋。他渴望能够进入高位的权力中心,但又在河边徘徊不忍离去。这种矛盾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