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鳌已驾三山来,树拥云归不知处。归云酿雨雨不飞,扑衣云片疑春絮。
前山雨过后山晴,雨逐云归人逐雨。眼力却笑脚力慵,酒魔转苦诗魔攻。
重阳昨日妒风雨,今来我欲乘蜺虹。屐痕已破螺子绿,雪鬓笑插萸房红。
谁云登山灾可避,我却局地途终穷。自怜数遇择人虎,凭谁唤起蟠泥龙。
吁嗟乎,东华尘土北窗风,草露石火将无同。儿曹慎莫负老脚,得酒便把金芙蓉。
相期岁岁千秋日,日日同登狮子峰。
【注释】
狮峰山:又名灵鹫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的宝石山上。
醉归放笔:喝醉后挥毫泼墨。
六鳌:神话中指六个大龟。三山:传说为神仙居住的地方。
不知处:意即不知哪里是云的归宿。
扑衣云片:指雨后云朵飘落如絮。春絮:春天飞散的柳絮。
眼力:视力。脚力慵:形容脚步疲倦无力。
酒魔转苦诗魔攻:酒能消愁,诗能解闷,但酒能使人醉,诗却能使人清醒。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代以九为阳数,故称重阳。妒风雨:嫉妒风雨带来的凉爽。蜺虹:彩虹。
屐痕:指登山留下的足迹。螺子绿:螺形的青石鞋印。雪鬓:白头发。
择人虎:选人像老虎一样凶狠。蟠泥龙:盘踞于泥沼中的巨龙。
东华:指皇宫,因皇帝居中,所以皇宫位于东面。北窗风:北方的风。草露石火:草木上的露水和石头燃烧时的火光。
岁岁千秋日: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的日子。同:相同。
相期:期待。得酒便把金芙蓉:得到美酒就拿起金芙蓉酒杯。
相期:约定。
【赏析】
《登狮子峰》是南宋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写作者登上灵隐寺附近的狮子峰,观赏秋色,抒发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优美,风格苍劲。
第一句“九月十二日儿孙扶侍登狮峰醉归”描写登高所见的景色;第二句“六鳌已驾三山来”,以神话传说的六鳌载着三山(瀛洲、方丈、蓬莱)到来比喻祖国山河的壮丽;第三句“树拥云归不知处”,以树木拥着白云归去,不知何处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清冷、空寂。
第四句“归云酿雨雨不飞”,“归云酿雨”出自唐代王维的名句“飞鸟相与还”,这里用它来形容云雾缭绕,仿佛是云雾在酿造一场大雨,但又不肯降落下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变化无常。“扑衣云片疑春絮”,以春絮比喻纷乱的雨丝,写出了雨水扑打衣裳,好像春天的柳絮那样轻盈飘逸的样子。
前两句主要写登临所见之景。从第五句开始,转入抒情。“前山雨后后山晴,雨逐云归人逐雨”,前山下雨过后后山就晴了,雨水随着云彩流走,人也随着雨滴而动。“眼力却笑脚力慵,酒魔转苦诗魔攻”,眼中看到的景象使作者感到眼花缭乱,连脚步都懒得移动,而酒能使人忘却忧愁,诗却使人清醒。这两句通过对比,既写出了雨后山林的清新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美景的喜爱,同时更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重阳昨日妒风雨,今来我欲乘蜺虹。”重阳节昨天被风雨嫉妒,今天我要乘上彩虹去游玩。这里借重阳节和雨天作比较,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渴望自由的心情。
第六、七句“屐痕已破螺子绿,雪鬓笑插萸房红”写自己游览归来的情景。鞋子已经磨穿,露出了螺子的绿色;白发老人笑时,头上的红色茱萸花显得格外鲜艳。这是对自己年老体衰的一种自嘲和调侃。
最后两句“谁云登山灾可避,我却局地途终穷”,意思是说,有人说登山有危险可以避免,但我自己却是在一个地方被困住了,无法逃脱。这两句话既写出了自己的处境艰难,又流露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自己为国家担忧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登狮峰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自己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独特,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