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楼前春正新,天公有意娱老人。长林丰草乐更真,花气芬芳草色匀。
开门扫径邀青春,衰年有梦仍绂麟。昼长何所事,如渑美酒时沾唇。
酒罢何所之,孙曾四五常随身。残山剩水日相亲,墙东避世非避秦。
举头叹彼衔芦雁,翻身喜若纵壑鳞。有时溪边闲濯足,有时石上间垂纶。
瓦盆石鼎无纤尘,黄粱春韭殊甘珍。阳春有脚花有神,寻芳常涉桃花津。
花下持螯日几巡,洼尊泥饮草为茵。唾壶间击歌采蘋,漉酒尚有头上巾。
坦荡荡兮,不知何以拟其伦。难窥测兮,生平不喜亦不嗔。

【注释】

丙子:宋孝宗隆兴元年。三月三日:即清明,古代以清明节为扫墓、踏青的日子。杜少陵(杜甫):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作多抒发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语言精炼,风格沉郁顿挫,被称为“老到”。百尺楼:指高大的楼阁。长林丰草:指茂密的树林和丰茂的草地。乐:乐意。更真:更加真切。花气:指花香。芬芳:香气馥郁而美好。草色匀:指绿草的颜色均匀。绂麟:指官阶。绂,通”绂”,古代系印用的丝带。韝(xiá),马勒。韔,笼头。绂麟,即绶带金鱼,指高官。昼长:白天时间长。何所事:做什么事。如渑(miǎn)美酒:像美酒那样令人陶醉。沾唇:指喝酒。孙曾:指子孙后代。四五常随身:指子孙辈常在身边。残山剩水:残破的山和剩余的水。日相亲:天天相互亲近。墙东避世非避秦:在围墙的东面隐居不是躲避秦朝。举头叹彼衔芦雁,翻身喜若纵壑鳞:抬头叹息那含情脉脉的芦鹅飞向远方,转身欣喜如同大江里游动的大鱼翻腾起伏。有时溪边闲濯足,有时石上间垂纶。瓦盆石鼎无纤尘,黄粱春韭殊甘珍:有时在溪边悠闲地泡脚,有时在石头上钓着鱼。瓦盆石鼎都是干净的没有一点儿尘土,黄粱春韭非常甘甜美味。阳春有脚花有神:阳光明媚,花儿盛开,生机勃勃。寻芳常涉桃花津:常常在桃花渡口寻找美景。花下持螯日几巡:在花下拿着蟹爪吃了好几回。洼尊泥饮草为茵,唾壶间击歌采蘋:喝的是泥巴做的酒,坐在草垫上饮酒唱歌《采薇》等歌曲。漉酒尚有头上巾:漉酒的时候头上还戴着毛巾。坦荡荡兮,不知何以拟其伦:心胸坦荡,不知道用什么来比拟自己。难窥测兮,生平不喜亦不嗔:难以捉摸,一生中不喜欢也不生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写景来抒写自己的情怀,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词用典贴切,形象生动,意境清雅高远,是宋词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词开头两句“百尺楼前春正新,天公有意娱老人。”描写了百尺楼上春天景色的清新,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接着又写到长林丰草,花气芬芳,草色匀,开门扫径,邀青春,衰年有梦仍绂麟。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在春天的愉悦心情,也显示出他旷达的胸怀。

过片后,作者又写道:“昼长何所事,如渑美酒时沾唇。” 意思是说,白昼漫长,我无事可做,就像喝到好酒一样让人陶醉。这里既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珍惜,也表现了他的一种闲适心态。然后写到:“酒罢何所之,孙曾四五常随身。” 意思是喝完酒之后,我便带着孙儿辈四处游玩。这一句既表现了作者的豪放不羁,也表现了他与家人亲情的深厚。

接下来作者写到:“残山剩水日相亲,墙东避世非避秦。” 意思是说,我虽然已经老了,但看到残破的山和残留的水,依然感到亲切,我选择隐居并不是因为害怕秦国,而是因为我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两句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怀和坚定信念。

结尾两句:“举头叹彼衔芦雁,翻身喜若纵壑鳞。”意思是说,抬头看那些含情脉脉的芦鹅飞向远方,转头便欣喜如大江里游动的大鱼翻腾起伏。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这也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全词以春天的景色为线索,通过描写百尺楼前春光的明媚,长林丰草地上花草的欣欣向荣,以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表现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