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星岁岁在余皇,一去延津剑渺茫;
最误文皮包甲冑,漫夸卉服奉冠裳!
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
闽峤只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
《有所思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一首游仙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首诗:天星岁岁在余皇,一去延津剑渺茫;最误文皮包甲冑,漫夸卉服奉冠裳!
注释:“余皇”指年幼无知。延津,地名,这里代指求仙不得的地方。文皮,即文人的皮囊(比喻)。甲冑,铠甲。卉服,指古代汉族男子所穿的礼服。
*译文:*星辰每年都在照耀着年幼无知的我,然而一旦踏上延津,手中的宝剑就像失去了意义一样渺茫;最为可笑的是那些穿着文士皮囊、戴着盔甲的男子,还自以为很了不起,炫耀那华丽的衣裳和帽子!
- 第二首诗:望乡台上分羹冷,建业城边遗镞黄。
*注释:*望乡台,指怀念故乡之情。羹,指食物。建业,古地名,今南京。
*译文:*登上眺望故乡的高处,只能品尝到冰凉的羹汤;站在建业城的旁边,看到曾经战死的战士,只留下他们箭矢上的血迹!
- 第三首诗:闽峤祗今皆蔓草,不知三矢有谁囊!
*注释:*闽峤,山名,位于现在的福建省。
*译文:*如今福建的山川草木都已经生长茂盛,可那些誓言却如同箭矢一般,落入了谁人的囊袋里?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来表达诗人对于理想追求的无奈与悲愤。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感到无奈,以及对过去誓言的失落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天星、延津、建业等地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