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树郁苍苍,坛前月似霜。
随风闻飒沓,坐石弄辉光。
明镜观心净,青莲听漏长。
欲知烦暑尽,兹地本清凉。

【注释】

菩提树:梵语“菩提”的译音,意译为觉悟。

月似霜:形容皎洁的月光像霜一样清冷。

飒沓:象声词,风吹过的声音。

明镜观心净:用明净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内心。

青莲:指莲花,佛教中象征纯净和解脱的花。

烦暑尽:烦恼暑气消失。

兹地本清凉:这里是说这个地方本来就是清凉的。

【赏析】
《菩提树坐月》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清远高绝,充满了禅理佛意,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坛树郁苍苍,坛前月似霜。”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场景,通过“郁苍苍”和“似霜”两个词语,传达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感觉。这似乎是一种超脱尘世、静谧的心境。

第二联“随风闻飒沓,坐石弄辉光。”则转向了动态的画面,风拂动树叶,发出飒爽的声音,坐在石头上欣赏着光辉,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也有内心的感受,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第三联“明镜观心净,青莲听漏长。”则是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净化与超越,用明净的镜子照见自己的内心,用听漏的方式感受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禅定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

末联“欲知烦暑尽,兹地本清凉。”则是对整体主题的总结和升华。通过询问是否知道烦恼暑气已经消散,来表达对这种清净心境的珍视与向往。这里的“兹地”,即此处之地,也暗示了整首诗的主题所在,也就是那一片清净之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禅定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传递了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