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策思寻半日闲,偶随流水过前山。
林中不见童迎客,竹外惟闻犬护关。
道服自悬虚牖下,茶巾空挂夕阳间。
到门不遇君携手,惆怅荒村暮独还。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令的《访许文学不遇》。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在山间寻找友人许文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一、杖策思寻半日闲,偶随流水过前山。

  • 杖策:拄着拐杖,表示行动不便。
  • 寻思:思考,寻找的意思。
  • 半日闲:半天的时间。
  • 过前山:走过前面的山。
  • 林中不见童迎客:在树林中没有看到小孩迎接客人。

二、竹外惟闻犬护关。

  • 竹外:竹林之外。
  • 唯闻犬:只能听到狗叫的声音。
  • 护关:守护门户的意思。

三、道服自悬虚牖下,茶巾空挂夕阳间。

  • 道服:道士的衣服,这里指诗人的身份。
  • :悬挂。
  • 虚牖下:窗户上没有挂东西的样子。
  • 茶巾:用来擦拭茶具的毛巾。
  • 空挂:悬挂在空中。
  • 夕阳间:太阳落山的时候。

四、到门不遇君携手,惆怅荒村暮独还。

  • 到门:走到门口。
  • 不遇:没有遇到。
  • 君携手:和朋友一起走。
  • 惆怅:心情不舒畅的样子。
  • 荒村:荒凉的小村庄。
  • 暮独还:傍晚独自回家。

译文:

拄着手杖,我思考了一整天才来这山水间,意外地随着溪水流过前面的小山。竹林里看不见小孩子迎接客人,只有外面可以听见狗在守护着门户。身上穿着道服,悬挂在窗边随风摇曳;茶巾空空如也,晾在落日余晖中。到了家门口却没有遇到你,只好独自一人惆怅地回到了荒凉的山村。

赏析:

这首诗以“访许文学不遇”为题,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寻找友人许文学的无奈与失落。诗中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际交往的渴望和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