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午风流数谢公,高标自许伯夷同。
桓郎跋扈苻郎健,都在尚书雅量中。

刘伶谢安陶潜王羲之的画像

典午时期的风流人物数谢公,高尚的风范自许伯夷同。

桓温跋扈苻融刚健,都在尚书雅量中。

【注释】

典午:三国魏明帝曹睿在位时的年号(237—251)。典午即指这个时期。

风:风度,这里指人的品质和行为。

谢公:指晋朝的宰相谢安。

高标:高尚的节操。

自许:自我期许。与“自许”相对的是“自弃”。

伯夷:周武王的弟弟,因反对武王伐纣而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不食周粟而死,是古代的高士。

跋扈:强暴。

苻郎健:指西晋时的前将军苻融。苻融字幼平,苻坚之弟,为人刚毅有武略,曾随苻坚征伐四方,屡立战功。

尚书:指东晋的丞相王导。他历任中书、选部尚书等职,为东晋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通过赞美谢安的人品和才华,来表现那个时代文人的理想品格。

首句“典午风流数谢公”,是说在典午时期,有如谢安这样的风流才子。典午是指三国魏明帝曹睿在位的时代,即公元237年到250年间。典午即指这个时期。这里的“风”是指人的品性、才能或风度。典午时期是魏晋交替之际,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但文人骚客却能以超然物外的态度对待世事沧桑,所以称这个时代为“典午风流”。谢安是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人品、才智、气度,都堪称典范。因此诗人首先称道他为“典午风流数谢公”。

次句“高标自许伯夷同”,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申发。“高标”是高尚的品行和节操;“自许”则是自己对自己的期许。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谢安这样的人物,其高尚的品行和节操自许与伯夷一样崇高。伯夷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儿子,因为看到兄长孤竹君被商纣王杀害,就抱着兄长的尸骨自杀,以示忠于兄弟之义,后来人们用“视死犹归”来形容这种高尚的品德。

接下来两句“桓郎跋扈苻郎健”,是从侧面描写谢安的。桓温是东晋时期的名将,他野心勃勃,专横跋扈,曾经一度掌握着朝廷大权。苻融是前秦的一位将领,他在前奏时期曾率军攻灭前燕,统一了北方。这两句意思是说:他们两人都是那样威猛有力,都是那样刚强而有胆识。这里的“跋扈”是指骄横跋扈,“健”则是指勇猛强悍。这两句是说,桓温、苻融都是那样的威猛强悍。

最后两句“都在尚书雅量中”,是说他们都具有很高的修养和雅逸不凡的气质。“尚书”是指东晋的丞相王导。他是东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书法家。王导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对东晋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雅量”是指高雅的气量和雅致的胸怀。这两句意思是说:他们都有那么高雅的气量和雅致的胸怀。这两句是说他们都具有高雅的气量和雅致的气质。

这首诗通过对谢安等几位历史人物的赞颂,表现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理想品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