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司徒未白头,乞身先道五宜休。
丹霞家近初尝橘,黄阙天高独上楼。
乡里儿童知旧德,恩荣终始贲山丘。
十年不慰恩公眼,今览遗章泪重流。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一、首联:“南国司徒未白头,乞身先道五宜休。”
- 南国司徒:指的是在南方担任高级官职的人。
- 未白头:意指还未达到年老头发变白的年龄。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尚未到需要辞官归隐的年龄。
- 乞身:意为辞去官职。
- 道五宜休:表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适时退休。
二、颔联:“丹霞家近初尝橘,黄阙天高独上楼。”
- 丹霞家:指诗人的家乡,位于风景秀丽的地方。
- 初尝橘:意味着诗人刚品尝到当地特产的橘子,形容生活安逸。
- 黄阙天高独上楼:这里的“黄阙”可能指的是皇宫,而“天高”则形容皇宫之高远,暗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的孤独感。
三、颈联:“乡里儿童知旧德,恩荣终始贲山丘。”
- 乡里儿童:指的是诗人家乡的孩子们。
- 知旧德:指孩子们记得诗人的德行和恩惠。这里反映了诗人虽已离乡背井,但依然受到乡亲们的尊敬和怀念。
- 恩荣终始贲山丘:意指恩泽与荣耀始终如一地留在山上(比喻诗人的名誉)。
四、尾联:“十年不慰恩公眼,今览遗章泪重流。”
- 十年不慰:指过去十年来未能让恩公满意。
- 遗章:指诗人留下的诗文或书信。
- 泪重流:表达了诗人因思念恩公而感到悲痛,泪水不断流淌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辞官回家后的生活情景,以及他对故乡和恩公的记忆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联表达了诗人尚未到应退隐的年龄,而颔联则描绘了诗人享受家乡美景和品尝特产的情景。颈联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虽然已经远离家乡,但仍然被乡亲们所怀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因无法回报恩公的期望而感到的遗憾和悲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恩公的无尽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