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处泊,倚棹近三更。
天远秋无尽,江寒月有声。
鸣虫萦断梦,归雁系离情。
把酒愁孤饮,残杯照短檠。

江边夜泊

不知何处泊,倚棹近三更。

天远秋无尽,江寒月有声。

鸣虫萦断梦,归雁系离情。

把酒愁孤饮,残杯照短檠。

译文:

不知在何处停泊,靠着船桨接近三更时分。

天空辽阔秋色无边无际,江水寒冷月光映照水面。

鸣虫萦绕不断入梦,归雁牵动离人思念。

举杯独酌愁绪满怀,余酒映着微弱的烛光。

注释:

江边夜泊:夜晚停泊在江边。

不知何处泊:不知道在哪里停泊。

倚棹近三更:靠在船舷旁。三更,古代将晚上11点到凌晨1点称为一更,再往后是二更,三更就是半夜了,这里泛指深夜时分。

天远秋无尽:秋天天空辽远无边无际。

江寒月有声:江水寒冷,月光照耀着水面仿佛有声音。

鸣虫萦断梦:鸣虫(蟋蟀等)叫声环绕着梦境。萦,缠绕、环绕。

归雁系离情:归雁象征着思乡之情,所以用“系”字来表达。

把酒愁孤饮:端起酒杯独自饮酒以抒发愁绪。

残杯照短檠:喝完剩余的酒,映照着短小的灯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江边夜泊》。此诗描写了诗人夜晚停泊在江边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不知何处泊”,诗人站在江边,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不知道应该停泊在哪里。这种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使得诗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

次句“倚棹近三更”,诗人已经找到了一个可以停泊的地方,但是时间已经到了深夜三更,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船桨的声音打破了这静谧的氛围。这里的“三更”是指深夜十二点以后,是人们休息的时间,而诗人却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来,可见他的心情之沉重。

第三句“天远秋无尽”,进一步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天空高远,秋意盎然,给人一种无尽的感觉。然而,这种无尽的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诗人站在江边,看着无边无际的天空和秋天的景色,不禁感叹人生如梦,时光易逝。

接下来四句“鸣虫萦断梦,归雁系离情。把酒愁孤饮,残杯照短檠”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鸣虫的声音不断地在耳边回响,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而归雁则代表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让人心生牵挂。诗人端起酒杯独自饮酒,借酒消愁,但酒过半酣,只剩下一杯残酒。这时,映着残酒的微弱灯火映衬出诗人孤独的身影。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生活的无奈。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