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冬已深,寒云晚犹密。
空斋泬无人,何以遣愁寂。
轻风渡长林,落叶满苔石。
因乖常宴友,自惊久游客。
僮子颇情亲,劝我加餐食。
醪至不辞斟,柴扉掩初夕。
【注释】
冬斋:冬天的书房。
积雨:连日的雨水,形容天气阴寒。
斋:书房。
霁:天放晴。
空斋:无人的书房。
泬(jué):空寂。
因:于是。
疎:稀疏,稀少。
自惊:自己感到惊讶。
僮子:仆人或童仆。
情亲:情意亲密。
加餐:增加饭量。
醪(láo):浊酒。
柴扉:用木条、竹篾等编成的门框,引申为简陋的门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孤苦无依的旅途人在外漂泊时,在冬斋中对雪中景色的描绘和内心的感慨。
前两句写冬斋中的天气。积雨使冬天变得异常寒冷,而云层密布又让这寒冷的感觉更加难以抵挡。“冬斋”二字暗示着诗人此时身处书房之中,而“积雨”与“寒云”则渲染了一种压抑、冷清的氛围。
第三句“空斋泬无人”,进一步描绘了书房中的寂静景象。这里的“空斋”不仅指书房本身,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空虚和寂寞。而“无人”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感。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如何排遣心中的愁绪呢?
第四句“何以遣愁寂”,提出了问题。面对如此寂静的环境,诗人感到无法排解内心的忧愁和寂寥。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留下了悬念,使得后面的诗句有了更深的思考空间。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开始观察和描述周围的景色。“轻风渡长林,落叶满苔石”,描绘了一幅秋风吹动树林,落叶满地的景象。这些细节虽然平常,但在诗中却显得尤为动人,因为它们似乎在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因乖常宴友,自惊久游客”,则是诗人对周围景色的进一步解读。他发现,尽管他试图通过与朋友相聚来排遣心中的忧愁,但这种努力却未能如愿。反而,由于长时间漂泊在外,使他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僮子颇情亲,劝我加餐食”,则转向了对仆人的情感描述以及他对食物的渴望。这里的“僮子”指的是家中的仆人或童仆,他们常常陪伴主人左右,为他们提供帮助。然而,在诗人眼中,这些人可能只是一群冷漠无情的存在,与他的情感世界格格不入。因此,当他们向他劝酒时,他感到既意外又感激。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应该珍惜每一顿美食,因为在这漫长的旅途中,每一口食物都显得格外珍贵。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孤独和无助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困境的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