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露凄凄变物华,忽惊九日在天涯。
几人对菊能酬节,何处寻山可命车。
白发无颜将薏苡,青山有泪听琵琶。
一杯回首孤城暮,水阔云深去国赊。
【注释】
九日:即重阳节。古人认为九月九日是吉祥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秋高气爽,万物成熟,所以叫“重阳”。柳州:唐代州名,今属广西。作:作诗或写文章。
风露凄凄变物华:风清露冷,天气转寒。物华:指自然界的草木花卉。物华:指自然界的草木花木。
忽惊九日在天涯:忽然发现重阳节已到了天边。九日:即指重阳节,因九月九日是一年中的第九个重阳节。天涯:天边;指远方。
几人对菊能酬节:有几个人在重阳节时赏菊花、饮酒来庆祝节日?对菊:指赏菊花。
何处寻山可命车:在何处寻找山中的风景用来排遣愁闷呢?
白发无颜将薏苡:《庄子》寓言,说有个老人种了一棵薏苡(ji yi)树,有人要偷他这棵薏苡树,老人说:“我年老了,已经没有脸面去偷别人的东西了。”意思是说自己已老,无颜面对世人。
青山有泪听琵琶:青山仿佛也在流泪一样,听那琵琶声。
一杯回首孤城暮:一杯酒后回头看到黄昏时分的古城。
水阔云深去国赊:水波浩渺,云雾缭绕,远行的人感到离家遥远。去国赊:指远离故乡。赊:遥远。
【赏析】
这首诗是重阳节登高之作。诗人借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句以景起兴。秋天到来,天气转凉,百花凋谢,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和光彩。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伤感,而是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引出自己的感想。“忽惊九日在天涯”,一个“忽”字,表明诗人对佳节思亲之情的突然迸发,而“九日”二字又点出了节令。诗人感叹自己与佳节之期相隔遥远,而人却已走到了天涯,这种感情是难以言表的。
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几人对菊能酬节”,问句一反常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愤懑。诗人本想借观赏菊花、饮洒来表达心中的愉悦之情,可是如今却是无人同享佳节之乐。可见他的孤独与寂寞,更可见其怀才不遇的辛酸。
第三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诗人登上高楼,只见满目荒凉景象:连山峦都似乎在为诗人送别。诗人不禁悲从中来:在这美好的时节,为什么还要登高呢?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式来度过这美好时光吗?
第四句“白发无颜将薏苡”,以《庄子》寓言故事中的“老人”自喻,表示自己年老体衰,已无法面对世人。
第五联描写诗人听到琵琶声后的感受。“青山有泪听琵琶”,诗人看到青山好像也在流泪一样,听到那悠扬的琵琶声,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心中不胜悲凉。
第六句“一杯回首孤城暮”,诗人举杯畅饮,回头望去,只见黄昏的古城,更加显得冷清。诗人此时的心情可想而知。
最后一句“水阔云深去国赊”,诗人望着眼前浩渺的湖水和飘渺的白云,想到自己离家越来越远,不由得感叹自己远离家乡之久,心情愈发悲凉。
以情结,情景交融,含蓄蕴藉,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之际的孤独与寂寥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