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南去尽,沙际雁飞飞。
撩乱论兵日,等闲捐佩归。
鹿门终自远,龙性断难违。
便与文偕隐,宵深不掩扉。
【注释】
- 故人南去尽:故人,指朋友。南去尽,意谓友人都已离去。
- 沙际雁飞飞:沙际,即岸上或沙洲上;雁飞飞,形容大雁在天空中飞翔的情景。
- 撩乱论兵日:撩乱,扰乱、搅乱;论兵,讨论军事问题。
- 等闲捐佩归:等闲,轻易,随便;捐,弃置;佩,指玉佩一类饰物;归,归来、回去。
- 鹿门终自远:鹿门山位于今湖北襄阳市东南,因有鹿鸣而得名,为古代著名隐士徐庶的隐居之地。
- 龙性断难违:龙性,比喻人的豪情壮志;断难违,形容难以违背。
- 便与文偕隐:便,就;文,指作者自己;偕,一起;隐,隐居。
- 宵深不掩扉:宵深,指深夜;掩扉,指关闭门户。
【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的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
首联“故人南去尽,沙际雁飞飞”,写故人离去后,大雁在沙洲上自由翱翔的景象。诗人以“故人南去”起兴,点明离别的主题。接着用“沙际雁飞飞”描绘出一幅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边,目睹了那浩渺的江水和天际的云霞。这里的“沙”指的是岸边的沙洲,而“故人南去尽”则是说这些沙洲上已经没有昔日故人的足迹了。因此,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了一种空寂落寞的氛围,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颔联“撩乱论兵日,等闲捐佩归”,承接前一句,继续描绘出故人在临别时的神态。在这里,“撩乱论兵日”既是指故人在告别时的心情复杂、思绪万千,又可以理解为他即将踏上征程、投身军旅生活;“等闲”则表明他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这样的决定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捐佩归”则形象地描绘出他将要离开故土、远离亲人的情景。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故人在离别时的复杂心情,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颈联“鹿门终自远,龙性断难违”,进一步描绘了故人在即将离开家乡时的情景。这里,“鹿门终自远”既是指故人将前往一个遥远的地方,又是说他在即将启程之时回首望去,发现家乡的山水依然如画;而“龙性断难违”则是指他的雄心壮志和豪情壮志无法被世俗所束缚,他决心要追寻自己的理想。这两句诗既体现了故人在离别时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又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信心。
尾联“便与文偕隐,宵深不掩扉”,是全诗的收束之句。在这里,“便与文偕隐”既是对前文“等闲捐佩归”和“鹿门终自远”的呼应,也是对故人即将开始隐居生活的一种祝福;而“宵深不掩扉”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自己在夜深人静之际仍然坚守岗位、勤勉工作的情景。这两句诗既是对故人即将开始隐居生活的祝福,也是对自己坚守岗位、勤勉工作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描绘故人离去的情景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和思考,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生旅程。它既有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