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何仓皇,登涉念徒御。
白日息虞渊,行子在中路。
杪秋多悲风,摇落不可顾。
我非草与本,胡为被霜露。
不辞霜露侵,但恐岁云暮。

【注释】

行役:出行。何仓皇:多么慌张。徒御:随行者和驾驭车马的人。息虞渊:太阳落山了。行子:指出行之人。杪秋:秋季的末尾。悲风:萧瑟的秋风。摇落:落叶纷纷。我非草与本,胡为被霜露:我不是花草树木,为什么还要经受严寒霜露的摧残?不辞霜露侵,但恐岁云暮:不怕寒冷侵袭,只是担心岁月将尽。

【赏析】

《行役》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描写一位出行在外之人,在秋天的末尾,因天气变冷而倍觉寒冷,内心感慨良多,但又不敢向人诉说。此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开头两句“行役何仓皇,登涉念徒御”,写自己出门远游的匆忙、惶恐心情和对随行者及驭者的思念。“何仓皇”三字直抒胸臆,表明旅途的匆忙。“登涉”二字说明所去之地不在平易之地,而是险阻难行之路。“念徒御”四字,既写出了自己对同路人的关心,也反映出自己内心的孤独。

作者以“白日息虞渊,行子在中路”两句,描绘行程中的景象。“白日息”即日暮时,太阳落下山去,天色渐渐昏暗下来,行人在途中已行走了一天,此时正感到疲倦。“虞渊”指虞舜之都——丹水(今属河南淅川),古称帝尧所居之地。这里泛指路途遥远之处。“行子”犹行者、旅人。这两句通过写日暮时分,行者在道上的情景,进一步烘托出旅途的艰难。

作者又以“杪秋多悲风,摇落不可顾”两句,抒发旅途上的哀伤之情。“杪秋”指初秋时节。“悲风”指萧瑟的秋风。“摇落”指树叶飘落,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衰落。“不可顾”即无法顾及。“摇落不可顾”意谓秋风吹落了树叶,使人不能顾惜;而自己却仍身在征途之上。这两句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和感叹人生无常、光阴不再的情绪。

最后两句“我非草与本,胡为被霜露”,则是诗人对身世的一种感慨,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困境之中,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肯屈服于命运的态度。“我非草与本”即不是草木本原。“草与本”指草木的根茎,引申为本来。“胡为”意为为何。“被霜露”即遭受寒霜的侵袭。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不是草木本源,但为什么要遭受寒霜的侵害呢?这既是诗人的自我解嘲,也是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愤懑情绪的宣泄。

整首诗语言质朴,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真情实感。作者通过描写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