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羡山阴雪夜舟,越王城外有瀛洲。
千寻浪卷四时雨,八面风生六月秋。
荡桨客来先起鹤,渡杯僧过不惊鸥。
凭虚纵目云霄近,北望长安天际头。

海珠登眺

未羡山阴雪夜舟,越王城外有瀛洲。

千寻浪卷四时雨,八面风生六月秋。

荡桨客来先起鹤,渡杯僧过不惊鸥。

凭虚纵目云霄近,北望长安天际头。

注释:海珠:指广州的珠江口,因江中有沙洲,形如珠子而得名。

未羡山阴雪夜舟:没有羡慕山阴(今浙江绍兴)在雪夜乘船的景象。

越王:指战国时期的吴国国君勾践。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千寻浪卷四时雨:形容波浪翻滚,如同四季之雨。

八面风生六月秋:形容风向四面八方吹来,如同夏季的风。

荡桨客来先起鹤:荡桨的客人来了,就先有鹤飞起。

渡杯僧过不惊鸥:渡水的僧人过去,鸥鸟也不惊慌。

凭虚:指站在高处,凭借虚浮的感觉。

纵目:放眼远望。

云霄近:形容云雾缭绕,仿佛接近云霄。

北望长安天际头:向北望去,长安城仿佛在云端之上。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广州珠江口的美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联“未羡山阴雪夜舟,越王城外有瀛洲。”以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雪夜江行景色的喜爱和向往。颔联“千寻浪卷四时雨,八面风生六月秋”则进一步描绘了珠江口的壮美景色。颈联“荡桨客来先起鹤,渡杯僧过不惊鸥”则通过描绘渔民、游客和僧侣等人物的活动,展现了珠江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尾联“凭虚纵目云霄近”和“北望长安天际头”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触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