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南行晓出关,回瞻宫殿紫云间。
乡里那从枉道入,图书只载满船还。
百年艮岳尘飞海,八月胥涛雪涌山。
一到钱塘一怀古,鄂王坟下泪潺湲。

【注释】

出使钱塘收书籍:诗人奉诏南行,在钱塘收拾图书,准备运回京都。

发大梁:指运往京城开封。

奉使南行晓出关:奉命到南方去的使者清晨走出函谷关。

回瞻宫殿紫云间:回头眺望皇宫,只见宫阙隐没于紫色云雾之中。

乡里那从枉道入:家乡的亲人怎么能够走错路而进入京城呢?

鄂王坟下泪潺湲:指岳飞的坟墓,泪水像小溪一样流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奉诏南行至钱塘,收拾图书准备运往京城,临行之际感慨万分,写下此诗。

第一句“出使钱塘收书籍发大梁”,点明诗人奉命南行的目的地和使命。“出使”二字交代了此行的目的。诗人奉诏南行,其任务是整理图书。第二句“奉使南行晓出关”,写诗人清晨走出函谷关的情景。诗人在出发之前先来一次对家乡的回顾。他想到自己即将离开故土,踏上征途,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回首长安城楼,但见紫气东来,云雾缭绕,显得格外庄严神秘;再一转眼,又看到家乡的山川景物,分外亲切。

第三句“回瞻宫殿紫云间”,写诗人登高远望,只见皇城中的宫殿隐没于紫色云雾之中,使人产生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这一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诗人登上高楼,放眼四望,只见宫殿隐没于紫色云雾之中;虚写则是说,作者通过登高望远,以想象的方式,描绘出了一种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境界,为全诗增添了一层朦胧的色彩。

第四句“乡里那从枉道入”,是对前三句的概括和总结。诗人想到自己将要离开家乡而踏上仕途,心中自然不免产生一些留恋之情。但是,他又想到朝廷的使命重于一切,于是又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告别家乡亲人上路了。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眼前的景象与心中的感受进行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诗人的离别之苦。

最后两句“图书只载满船还”,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诗人在收拾好图书之后,又来到大梁城码头,准备启程返京。这时,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这次奉使南行,不仅有机会观赏美丽的江南风光,而且还能亲眼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然而,当船只启航时,诗人却不禁想起自己的家乡,以及家乡亲人的处境。他想到故乡的人们怎么能够走错路而进入京城呢?他们还不知道朝廷已经开始对金军用兵,不知道金军已经入侵中原。想到这里,诗人不禁潸然泪下,泪流满面。

【译文】

出使钱塘收拾图书准备运往京城,刚刚从函谷关出发。

回到长安城楼,只见紫气升腾,云雾弥漫。

家乡亲人如何能够走错路线误入京城?

图书都装在船上返回了。

百年后艮岳已变成尘埃飞散在大海中。

八月时胥涛汹涌澎湃冲上山巅。

一到钱塘就怀念古都旧事,悲伤涌上心头。

鄂王坟墓前我涕泣不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