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得西来意,禅关养性灵。
藤阴侵座满,竹色覆池青。
洗钵鱼吞饭,传灯鹿听经。
自无名利梦,不著息心铭。

【注释】

悟得西来意:悟,领会,领会。西来意,佛教禅宗认为从印度来的佛性思想。

禅关养性灵:禅关,禅宗修道的门户。性灵,指人的本性和精神。

藤阴侵座满:藤阴,指藤萝树的阴凉;座,指僧人坐的席子。

竹色覆池青:竹色,指翠绿的竹叶;池,指池塘;青,指深绿色。

洗钵鱼吞饭:钵,和尚吃饭用的器皿;鱼吞饭,比喻修行的人吃素斋,不吃肉食。

传灯鹿听经:传灯,禅宗把灯作为法器,用以照明、传达佛法;鹿听经,指鹿在听经。

自无名利梦:自己没有名和利的烦恼。

不著息心铭:不写什么安心的箴言警句。

【赏析】

这首《赠明上人》是唐代高僧慧能所作的一首赠诗。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领悟。

首句“悟得西来意”,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西来意”指的是从西方传来的佛法思想,即禅宗的核心思想。这句诗表明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追求。

次句“禅关养性灵”,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禅关”指的是禅宗修道的门户,“养性灵”则是修行的目的。这句诗表明了诗人通过禅宗修行来培养自己的本性和精神。

接着的三、四两句“藤阴侵座满,竹色覆池青”,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以及他所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这里的“藤阴”指的是藤萝树的阴凉,“座”指的是僧人坐的席子,“竹色”指的是翠绿的竹叶,“池”指的是池塘,“青”指的是深绿色。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第五、六句“洗钵鱼吞饭,传灯鹿听经”,则具体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修行的方式。这里的“洗钵”指的是僧人用钵盂洗涤碗筷,“鱼吞饭”比喻修行的人吃素斋,不吃肉食,“传灯”指代佛教中的“传灯法会”,而“鹿听经”则形象地描述了鹿在聆听经文的场景。这些细节描绘了诗人修行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禅宗教义的实践。

最后两句“自无名利梦,不著息心铭”,是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看破和超脱。他认为,既然已经领悟了禅宗的真谛,那么就应该摒弃对名利的追求和执着,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禅师生活环境和日常修行方式的描绘,展现了禅宗思想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通过诗句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对比,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加紧凑和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