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江西上是吾家,帘卷青山寂不哗。
杨柳晚烟迷燕垒,蘼芜春雨涨鸥沙。
牙签插架堆书帙,竹笱悬流泊钓槎。
今日长安看图画,不胜归兴绕天涯。
【题解】
《题鄱江小隐图》是一首咏庐山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归隐庐山,过着田园生活的愿望。首联写庐山在鄱江西上,诗人的家就在那里;颔联写庐山景色:杨柳晚烟迷燕垒,蘼芜春雨涨鸥沙。颈联写庐山的生活:牙签插架堆书帙,竹筒悬流泊钓槎。尾联写诗人想归隐的念头。
【注释】
鄱江:指长江之支流鄱阳江。
上:在山上。
帘卷青山寂不哗:《汉书·扬雄传》:“(扬子云)常游于后庭之中,弋钓于章华之台,江、湖、林、泽有陂池之饶,桑麻之材,于是乎取之,乃张乐饮醇酒,鸣竽弹瑟,抗违伐鼓,吹竽舞女,对酒悲歌,音声起而相和。……是处宜人,和乐且安,然后移而营庐山,以避世纷浊。”此句言庐山山高水长,林木葱茏,鸟鸣猿啼,一派清幽宁静的气氛。
杨柳晚烟迷燕垒:“杨柳”句,化自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此句谓暮春时,柳树垂杨,轻烟蒙蒙,如烟似雾,笼罩着燕子垒筑的巢窝。
蔓芜:香草名,可作香料。
春雨涨鸥沙:鸥沙:指沙滩上的白鸥。春雨涨沙洲,鸥群翻飞,景象十分动人。
牙签插架堆书帙:《晋书·束皙传》:“(东晋)秘书监荀勖,汲郡人……汲郡多犀象齿,故世谓荀氏为‘象牙’矣。……(荀勖)性好古学,聚书满屋,无不翻阅。尝曰:‘若广厦间,当使四部毕举,不亦惑乎?’因制大小篇次,依类相从,总括百家之言,作《晋书》。其记官失体者,则削去之。又采前史遗事及散亡文籍,以为新注……每校定经史,朱墨未干,兄子融已穿竟矣。勖每读古人著述,有所兴赏,辄命左右孙子季之等录之。”这里借指藏书之多。
竹筒悬流泊钓槎:《太平御览》卷七百三十引《汉官仪》:“(汉)武帝时,长安城中有钓竿竹筒,皆长数丈,以竹为筒,容一石许,以鱼为饵,投之于江湖中,随波上下,或至数千里外,得鱼盈千头以上,乃还。”此句意谓在庐山建房居住时,用竹筒装水,用来洗刷钓具、炊煮食物。
归兴:归隐的念头。
赏析:
此诗为杜甫晚年隐居成都时所作,是他一生最后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的庐山,既是作者的故乡,又是他向往的隐逸之地。全诗以山水田园风光作为背景,以归隐为主题,表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与向往。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语言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首联“鄱江西上是吾家,帘卷青山寂不哗”,开篇即点明自己的庐山居处和生活环境。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庐山就在鄱江西面的山上,我的家园就在这里。每当我打开帘子眺望外面的世界时,只见那苍翠的青山巍然屹立,静悄悄地矗立在云雾缭绕的天空下。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己家的庐山居处和生活环境,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舒适的氛围。
颔联“杨柳晚烟迷燕垒,靡芜春雨涨鸥沙”。接下来,作者开始描绘庐山的自然景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傍晚时分,杨柳依依,烟雾缭绕;春风拂过,柳絮飘飞,落在了燕子垒成的巢窝上。春雨绵绵,滋润着大地,使得沙滩上白鸥欢腾,嬉戏打闹。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杨柳晚烟、燕垒、靡芜春雨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庐山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这两句诗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牙签插架堆书帙,竹筒悬流泊钓槎”。接着,作者开始描绘自己在庐山的生活。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琳琅满目;竹筒里装满了清水,可以用来洗刷渔具、烹煮美食。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书架、书帙、竹筒等物品,展现了作者在庐山读书、钓鱼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尾联“今日长安看图画,不胜归兴绕天涯”。最后两句诗是全诗的总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我在长安观看图画时,心中不禁想起了那遥远的庐山和隐居在那里的亲人朋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