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裘诣中野,拾薪以行吟。
孰云季子贤,顾谓取遗金。
天地物有主,妄攫诚何心。
焉知胠箧者,掉臂方骎骎。
感寓
披裘诣中野,拾薪以行吟。
孰云季子贤,顾谓取遗金。
天地物有主,妄攫诚何心。
焉知胠箧者,掉臂方骎骎。
注释:披裘:穿着皮袍。诣:到。中野:郊外。拾薪:拾柴。行吟:边走边吟诗。孰云:谁说。季子:指春秋时鲁国的孔子门徒颜渊(字子渊)。贤:贤人。顾:回头看。谓:认为。取遗金:指窃取别人的钱财。妄攫:随意抓取。诚:实在。何心:怎么的心意。焉:哪里。知:通“智”,知道。胠箧:打开箱子。箧,小箱子。掉臂:摇动手臂。方:副词,正在。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赏析:
《感寓》是一首托古讽今的作品,通过咏叹历史上的圣贤与当代的贪官污吏之间的巨大反差,表达了作者对贪官污吏的强烈愤慨和对他们的鄙视之情。全诗共八句,分为四段。
第一段写诗人来到郊野,拾柴行走,吟诗自娱。这一场景看似平静无波,但诗人内心却充满了波澜。他深知自己身处乱世之中,面对的是那些贪婪、腐败、无耻之徒,心中不禁感到忧虑和无奈。这种情绪在他眼中被放大为一种深刻的痛感,使得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更加强烈。
第二段写诗人感叹颜渊贤人的遭遇,并认为他们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这里,诗人通过对颜渊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于道德和正义的追求。他认为颜渊等人虽然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但他们的行为却是自私和贪婪的,这与他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诗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谴责。
第三段则转向现实的批判,指出那些贪官污吏的行为是多么的荒谬和可笑。诗人用“天地物有主”来形容世间万物都有其主宰,而那些贪婪之徒却无视这些规律,肆意妄为。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愤怒和失望,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第四段则是对那些“胠箧者”的嘲笑和讽刺。这里的“胠箧”指的是打开箱子,比喻贪官污吏们的行为。他们不仅贪婪地索取他人财物,还试图通过暴力手段来达到目的。然而,这种行为却显得如此愚蠢和可笑,让人不禁捧腹大笑。
最后一段则以诗人的感慨作为结尾,表达出对现实社会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他也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