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不可添,虎尾竟难履。
弄巧本无成,逢危贵知止。
陈蕃死北台,晁错斩东市。
黄泉如有知,冤魂共谁语。

#### 诗句释义

  1. 蛇足不可添,虎尾竟难履:这两句诗意味着任何多余的行动都是徒劳的。比喻那些不必要的装饰或过度的行为只会增加负担,如同蛇足和虎尾一般难以驾驭和行走。

  2. 弄巧本无成,逢危贵知止:这里强调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过分的炫耀和巧妙的手段往往无法达成真正的成功。当形势危险时应当懂得适时止步,避免更大的损失。

  3. 陈蕃死北台,晁错斩东市:陈蕃和晁错都是汉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陈蕃在北台因直言进谏而被杀,晁错则因政治失误而被斩首。这两个典故反映了古代文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悲剧命运。

  4. 黄泉如有知,冤魂共谁语:表达了作者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如果人真的有来生,那么生前的冤屈将向何处申诉?这种对未知未来的悲观和恐惧体现了诗人对生死哲理的思考和感慨。

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历史典故,深刻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悲哀。通过对“蛇足”和“虎尾”的使用,传达了过度行为无益的信息;“弄巧本无成”则提醒人们不要试图用技巧欺骗他人或逃避责任。同时,诗人通过对陈蕃和晁错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描述,暗示了即使是有才能的人也可能因为直言不讳而遭受不幸。最后,通过对死后世界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道德审判的深深忧虑。整体上,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关键词解释与注释

  • 童轩:明代诗人。
  • 蛇足:指多余之物,象征不必要的装饰或行动。
  • 虎尾:比喻强大的势力或危险的事物。
  • 弄巧:玩弄聪明,引申为使用技巧。
  • 逢危:遇到危险或困难。
  • 贵知止:重视适可而止。
  • 陈蕃:东汉末年的名士,因直言劝谏而被害于北台。
  • 晁错:西汉初期政治家、文学家,因推行新法被诛杀于东市。

创作背景与时代意义

《感寓·其五十五》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复杂多变,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反映了对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道德和行为的反思。童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公正和道德审判的渴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思考,也代表了明初社会的一部分价值观和伦理标准。

结论

《感寓·其五十五》是明代诗人童轩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湛的艺术表达,成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其逐句的解读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才情和智慧,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也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