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鴳飞蓬蒿,昼夜声唧唧。
大鹏运天末,鼓簸垂云翼。
小大固不同,赋性各有适。
夫何含齿徒,终岁不遑恤。
田毛责地征,庸调苦徭役。
安得萧与曹,民心庶宁一。
注释:
感寓:感慨抒发。
斥鴳:野鸭,比喻无家可归之人。
飞蓬蒿:随风漂泊,没有归宿。
唧唧: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续不断。
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比喻志向远大的人物。
运天末:飞翔在天空的边际。
鼓簸:摇动。
垂云翼:展翅高飞。
小大:地位或能力的大小,指人的才能和境遇。
固不同:本来就是不同的。
赋性:天性。
适:适应。
夫何:为什么。
含齿徒:嘴里衔着食物却不吃。
田毛责地征:赋税繁多。
庸调:平常的劳役或租税负担。
安得萧与曹:如何能像萧何、曹参那样辅佐君王,使国家政治清明安定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情怀。诗中的”感寓”二字,表明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感慨抒发。
诗中的第一句“斥鴳飞蓬蒿,昼夜声唧唧”,以野鸭和飞蓬蒿作比,描绘了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日夜奔波,声音细小而持续不断的画面。这一句表达了对这些人生活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身世之苦。
第二句“大鹏运天末,鼓簸垂云翼”则用大鹏的形象比喻那些有着远大志向的人,他们在天地间翱翔,展翅高飞,形象生动,令人神往。但这种比喻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因为即使是大鹏,也需要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第三句“小大固不同,赋性各有适”,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强调了人的命运和才能的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深刻理解。
第四句“夫何含齿徒,终岁不遑恤”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之情,他感叹那些嘴里衔着食物却不吃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困苦和艰辛。
最后一句“田毛责地征,庸调苦徭役”,则描绘了百姓被繁重的赋税所困扰的景象,他们不得不忍受劳役和赋税的重压。这句诗更是凸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全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